手机扫一扫

像牛一样劳动 像土地一样奉献——读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有感
发布日期:2024-07-12    作者:杨巧霞    
0

站在路遥的故居-几孔破旧的窑洞面前,我的心再一次被震撼。

没想到路遥居住的窑洞如此破旧。

院子西边一整面黄色土墙上,清晰而醒目地印刻着“平凡的世界”几个红色大字,以及《平凡的世界》作品开头,似乎向人们宣告,这里,是《平凡的世界》的诞生地。

对《平凡的世界》,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

小说中土的掉渣的陕北方言,诉说着陕北人真实而平凡的生活。而带着陕北方言的电视剧,让人感觉自己已置身其中。好像那不是影视,就是生活。

陕北老乡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生活的这个穷困潦倒的地方,竟然能写成书,拍成电影,传遍高原、沙漠、隔壁滩,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陕北年长的人们,提起路遥,更是腰杆挺得直直的,头抬得高高的,仿佛自己就是路遥的亲人一般。

一直好奇,路遥何以能写出如此带有真情实感、贴近现实生活的小说?带着这个疑问,从他的作品《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寻找答案。

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了解到,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时,为了更加真实反映书中人物的生活,他曾去煤矿下井、和矿工一起生活。下井前穿的干干净净的衣服,再上来时浑身就像煤一样黑。他走到田间地头,和老乡拉家常,侃八卦。他走进大学,体验大学生的真实生活。还有更多素材,是他自己和他周围人生活的亲身经历。

正如路遥所说,记忆中一直伴随他成长的,是饥饿。小学挨饿、中学一样挨饿。在他的印象中,好像从来就没有吃饱过。当饥饿难耐时,自己就不停的找书看。粮食填不饱他的胃,他却用书填饱了他的灵魂。在读书的无限满足中,饥饿的感觉似乎已被麻木。就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饥饿没有压垮他的精神,却磨练了他的意志。在不停地读书中,他汲取了精神的养分,获得了精神的满足。

路遥说自己“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为了写《平凡的世界》这部反映自己家乡的鸿篇巨著,他给自己规划了十年。而写书的十年,他真的就像牛一样劳作了十年。

当他文思泉涌的时候,常常忘记了吃饭的时间。饿得受不了时,随手拿一个冷馒头,一根大葱,当一顿饭吃。他也不记得睡觉的时间。经常完成当天的工作,累得腰酸背痛、腿脚发麻,伸个懒腰终于可以睡觉时,东方已经发白,太阳即将升起。等他睡醒时,已是红日当头,正当午时。他的生活,常常是“早晨从中午开始”。

有时书写到兴头上,一连几个小时都停不下来。终于停下来缓口气,想接着再写时,才发现五个手指已僵硬的伸不直,连笔都握不住。不得已,他在洗脸盆里兑好热水,把手放进去泡很久,手指才得以自然伸展。此时他长长舒口气,终于又能写书了。

他把自己奉献在他的书里。

他把自己关在狭小的房间,没有人和他说话,他和自己书里的人物对话。他跟着故事里的人物哭,跟着故事里的人物笑。为他们的前途担忧,为他们的命运叹息,也被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感动。情到深处时,他竟会被感动得痛哭流涕。

偶尔走出房间,独自一个人在外面散步,经常自言自语、手舞足蹈的和书中的人物对话,竟让路人误认为是疯子。

看似他在写故事,好像故事也在写他。他沉浸在故事里,忘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

正是他这种像牛一样辛勤的付出,像土地一样无私的奉献,成就了他平凡人的《平凡的世界》。走近他的故居,仿佛走进了万丈光芒,顿觉周身熠熠生辉。

路遥,因《平凡的世界》,让他情不自已的养成“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习惯。他用《平凡的世界》,书写了辉煌的人生。可他,却因长期的“早晨从中午开始”,生命停留在人生最美的年华。

忽然想起《真心英雄》这首歌,“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路遥,就像歌中唱的一样,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自己心中的梦。他的梦实现了,他也成功了,他见到了风雨后的彩虹。可他的成功,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为路遥痛惜之余,心理也感到深深的慰藉。我们相信,他的故事和他书中的故事,将会随着时间的纵轴,被世代传唱。他的精神,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经久流传。(韩城公司 杨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