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份,龙钢公司统筹谋划、不断探索,系统性推进“提煤降焦”攻关,成效显著,带动了铁前指标提升和生铁成本降低。其中,炼铁吨铁平均焦比较2021年下降21千克,吨铁综合焦比下降6.26千克。
“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自陕钢集团开展‘提煤降焦’专项攻关活动开展以来,龙钢公司以开展‘三问三思’大讨论活动为抓手,聚焦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按照‘揭榜挂帅’思路层层推动落实,形成了与历史最好比、与行业最优比、与理论最佳比的‘一提三降’(提煤比、降焦比、降燃料比、降双碳)行动指南。”龙钢公司铁前系统负责人介绍道。
落实一线工作法 促进煤粉稳质提产
针对“稳质量、提产能”煤粉生产要求,龙钢公司认真研判存在问题,以“四个聚焦”为抓手,深推一线工作法,形成了“问题现场办结、不能及时解决上报办理、个人不能做好专班办理”的工作要求。用时1个月对高炉喷煤1号制粉系统能力提升改造,力促该系统小时制粉能力提升25%;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用实验数据指导生产,动态探寻并应用符合生产实际的最优配煤方案,促使5套制粉系统能力逐月递增,每小时较年初提升5吨;强短板、补弱项,积极消除影响科学配煤的配煤仓、配煤皮带设计缺陷,强化“223”工作履职和“夜班两查”工作机制,全面做细做实科学配煤、制粉系统参数控制过程监督和指导,有效将配煤误差率控制在1%以下,将煤粉负200目比例稳定在80%以上,进一步为“提煤降焦”做实煤粉“稳质提产”夯实基础。
深推前置工作法 为焦比降低创造条件
“铁前是整个钢铁冶炼流程的起点,也是最终成本的基点。其中,焦炭消耗占高炉能耗的70%,如果入炉焦比达到一台阶,说明我们认真履行了职责;达到二台阶,说明我们能把企业发展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干……”在降焦比的硬指标督促下,龙钢公司铁前系统痛定思痛,认真反思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瓶颈难题,运用逆向思维对焦炭采购实行“查源头、控运输、重验收、看效果”管理思路,形成了“我吃我要管、我用我要看,用了我要说”的工作行动,积极开拓干熄焦采购渠道,以理化指标、价格、供应量等为着力点,主动走访调研焦化厂源头生产工艺及供应能力,为高炉“经济冶炼”选择优质客户;加强运输过程管控及入库质量监督,严格实行到厂验收查看装车水印照片、行车轨迹、车辆铅封装置等工作流程,建立“焦炭入库公司—使用单位—责任岗位联防联控”监督新格局,确保入库焦炭与源头质量保持一致;以实时生产反馈为依据,变“进啥吃啥”为“吃啥进啥”,不断优化焦炭采购标准、指标底线标准、库存底线标准,确保在焦炭品种不断优化、质量日渐稳定、库存有保障的前提条件下,高炉入炉焦比持续实现降低。
运用责任制工作法 促进“燃料比”稳中有降
“‘提煤降焦’的内涵意义是实现燃料比进一步下降,促进降本增效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为全力破解煤比提升、焦比下降和燃料比理论下降但未下降的生产难题,龙钢公司铁前系统坚持以提升职工与岗位匹配度为突破口,结合契约化管理“岗、责、权、效、利”挂钩要求,形成了“有岗必有责、有权必担责”的“精、准、细、卓、高”工作氛围。以契约化责任落实及“赛马”机制考评结果为导向,变“安排上岗”为“竞争上岗”,优化人岗不匹配人员22名,促使岗位标准化操作水平实现主动提升;创新推行“12410”铁前生产工艺管理思路,围绕高炉攻守退原则,扎实推行“八定九固法”“高炉体检制”“一炉一策”“智能化喷煤”等操作,在“及时出净渣铁、严控有害元素、杜绝低炉温操作”等方面强化操作管理,为有效提高煤粉燃烧率、煤焦置换比及料柱透气性不断创造条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中国炼铁网专家委员会铁前专家进行全面会诊,赴山西晋南钢铁、建邦钢铁、福建三钢、湖北鄂钢等国内先进钢企对标高炉操作和成本管理,力促操作人员技能、操作水平和管理能力有效提高,为全面实现燃料比下降补足理论基础和操作经验。
贯穿长远发展行动 为“双碳”拓宽道路
龙钢公司不等不靠、谋定而动,在“提煤降焦”工作中提前部署并落实降碳行动,在固废活性炭、煤渣、焦炭除尘灰等的处理上,创新推出“自产自消”新模式,充分彰显国企担当。积极优化煤种,常态化用焦面代替部分无烟煤,推动降碳、降本双驱并轨;建立固废综合利用课题,创建循环型生产模式,以高炉喷煤制粉系统为载体,对烧结工序脱硫、脱硝置换后的固废活性炭及5#高炉2#汽车受料槽除尘灰进行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企业固废处理压力。同时在高炉喷煤制粉系统煤渣倾倒问题上,牢固树立并落实“吐出来、不倾倒、重新吃回去”的降本工作要求,全力助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据悉,截至目前,龙钢公司铁前系统对各类固废循环利用、用固废代替燃料累计达到3557吨,可节资近500万元。(龙钢公司 张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