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开年,公司发电量攻关、避峰就谷和功率因数、降低吨钢气(汽)成本主要能源指标一扫往日的低迷颓势,达到2021以来最好的水平。
然而,回首2021年,汉钢公司动力能源中心出现经营乏力、指标下滑的现象。这其中,有能源管理制度和生产组织节奏调整的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是思想观念、管理机制束缚了前行的脚步。改革,迫在眉睫。
怎么干才有好指标?
生产指标直接反映着单位管理水平的好坏,怎么把指标提上去,是藏在动力能源中心各层级人员心里的不甘。
“多年沉淀的人员优势、技术能力是动力能源中心的财富,我们将继续在能源管理这条跑道上深挖,摆脱束缚、补齐短板、拓展管理思维。”马王君话语坚定。
为此,该中心沉下心分析整个现有能源管理制度,梳理能源在各工序之间起到的调节作用,更重要的是,找出突破能源管理瓶颈,走出一条更广阔的管理路子。
“这几年来,能源平衡和生产组织才是主要矛盾,能源追着生产跑,没有自己的思路,最后就迷失了自己。”这样直面剖析生产痛点和堵点的会议,在动力能源中心至少每周进行一次。
对内,以降本增效工作为例,明确目标责任人和降本措施,避免以往指标未完成,考核不清楚、措施不改进,“囫囵吞枣”的工作局面,以日跟踪,周分析,月通报的方式,时时紧盯关键指标完成情况,其中,2月发电量连续三日突破200万吨,吨钢气(汽)成本较目标降低5.7元/t。
对外,动力能源中心依托能源管控中心平台,萌生了将能源平衡前置的想法,将各工序吨钢综合能耗指标、煤气使用和消耗数据集中归纳在管控平台,能源调度第一时间看见预警信息,并对用能高的单位及时提醒,同时指导生产单位精细每小时、每班、每日的操作,实现平稳、可控的能源消耗。
怎么给才能聚人心?
工资是员工最关心、最关乎切身利益的事情,早在去年,动力能源中心已经按照汉钢公司“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坚持效益效率导向,在中心全面实行“以岗定薪、按绩取酬”的薪酬制度,实现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激活动能人干事创业的热情。
“2月份绩效足足比上月多了600元,刚拿到注册安全工程师,中心就兑现职称奖励,这样激励政策太实在了。”煤气防护班班长李成波指着钉钉工资单欣喜地说。
该中心出台一系列刺激员工制度,最大限度鼓励员工进修学历、申报职称、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在相关职称证书认证登记后,当月奖励在绩效工资体现。同时,中心将二次分配权力“大胆”下放给班组,由班组长根据劳动强度、岗位贡献,给予员工客观公正的工资待遇。
动力能源中心陆续修订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关键人员工资分配办法,设置业绩指标、关键行动指标定额,月度完成即奖励,未完成同等处罚,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理念,让员工从“为企业干”转变为“给自己干”,让“差异化薪酬”成为管理改革的首要突破口。
待遇要向关键岗位、关键员工倾斜。“我们车间骨干比科室人员工资高,副科比正科工资还要高呢。”动力能源中心劳资负责人说。
怎样育才能留精英?
“许多职工在岗位上已经干了6、7年了,身边都是熟悉的设备和同事,大家不愿尝试适应新岗位和工作环境”。负责竞聘的工作人员拿着薄薄的报名表,心中五味陈杂。
如何激活内生动力,搅动人力资源这“一池春水”,让“人力”变“人才”,成为动力能源中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聚焦点。
该中心将思想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教育帮扶。领导班子带头,发挥自身技能业务和管理能力特长,开设专班课。先进典型、参加过青干班的优秀学员分享经验。此外,畅通技能提升渠道,开展技术比武,岗位比拼,通过“一月一比、一季一练”,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一场场实践操练,一次次崭露头角,不仅让优秀人才有了出彩的机会,也为更多职工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大家共同在“赛”中进步,在“炼”中成长。据统计,中心现35岁以下的科级干部、班组长占比70%,具备职称占比90%,人才梯队逐步走向年轻化、专业化。
良禽择木而栖,如今,申报政工类、工程类的人员情绪高涨,逐步增多,班组长、科级干部任职条件的设定,也让更多人有了“奔头”。尤其在近日,集团党委竞聘团青工作优秀人才的通知一发出,就有许多职工咨询报名事宜,人才晋升的台阶上,脚步从未停止。
道路且长、行则将至,如今,动能改革步伐坚定,新的能量正在积聚......(汉钢公司动力能源中心 钟潇雨 李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