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唱响助推企业转型发展好声音 ——汉钢“姚军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纪实
发布日期:2016-11-24    作者:张云凤 陈伟强    
0

  在汉钢钢轧事业部高线车间生产准备工段,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是以姚军为“排头兵”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团队,影响和带动着广大职工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积极投身到企业改革创新、克难攻坚、转型发展的大潮当中。

  人才汇聚 把工作室建成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

  2015年7月,以“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姚军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授予“姚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成为陕钢集团唯一一个国家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之初,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围绕如何发挥工作室引领作用,如何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科技创新、技能攻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课题,率先将原轧钢厂的13名骨干员工确定为工作室成员,并先后拟定了《姚军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考核办法》、《陕钢集团汉钢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技能大师工作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关于高技能人才建设公司配套政策、制度》等刚性文件。

  在“姚军技能大师工作室”,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他们或善动脑、或勤动手、或理论功底扎实、或实践经验丰富。作为工作室领头人的姚军,便是钳工行业的“一把手”, 多次代表企业参加的技能大赛,均技冠群雄,屡获殊荣,曾获得“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7年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评为中国设备工程专家库高级专家,并于2011年12月取得钳工高级技师,工作室现有高级工程师1人,电工高级技师1人,钳工技师1人,助理政工师3人,车工技师2人。工作室的成员们均把自身职能定位在集教育培训、难题攻关、技术创新为一体、满足检修需求和服务安全生产上,用汗水和青春追逐着美丽梦想。

  技能引领 ,把工作室建成培育职工成长进步的“孵化器”

  一个人的技能再高超,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才能形成聚合效应。姚军技能大师工作室一班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把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身边职工。借助于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载体平台,以传承技术、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推行实施“师带徒”的传帮带模式。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开展“样板培训”、“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等多元化培训,围绕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工艺改进等方面内容展开定期或不定期技术交流,结合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化培训,很多新职工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截止2016年10月,汉钢公司建立师带徒共计964对,912对已出师,可独立作业。同时还定期组织技术比武等活动,有效激发了职工学技术、提业务的积极性。2016年1-10月份公司共开展各类技术比武活动11批次,参加人数320人,奖励投放5万余元。在 “陕钢杯”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轧钢工第一名,高炉配管工第二、四名,焊工第三名的好成绩;在9月份参加第八届“鞍钢杯”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公司成小刚获得了转炉炼钢工第九名,被中钢协授予“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攻坚克难,把工作室建成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智囊团”

  一个人走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大师工作室的年轻人善于开动脑筋,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在指导实践方面更接地气。他们针对不同车间、不同岗位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工作室自成立以后,就现场生产中存在的设备问题,多次召集工作室成员、或查找各类知识文献、或联系设备厂家对问题进行研讨找出问题的根源最终得以解决,此外,工作室充分结合汉钢公司“将本增效、扭亏控亏”等中心工作,利用技能大师工作平台,组织工作室成员多次深入一线工作现场了解实际工作中设备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形成问题报告针对现场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通过相应的改造达到预期的效果。

  2015年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工作室成员承担了“轧钢区域立式减速机高速轴轴承故障频繁问题攻关”和“高速线材精精轧机组辊箱进水攻关”等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减速机轴承损坏故障的问题解决,轧钢高线立式轧机减速机在经过工作室成员内部沟通及与设备厂家研讨,最终通过技术改造工作将原来每月一次的设备故障问题彻底消除,截至目前设备已连续安全运行9个月。

  发展一支骨干,培育一批队伍,最大限度辐射技能人才影响。通过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既能带动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又能利用此平台培养、造就企业可用人才。目前,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为汉钢公司打造人才高地的一个重要举措!(张云凤 陈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