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年从事电气、仪表自动化工作,从略钢到龙钢,再到汉钢,我只想做好工匠精神传承这一件事!”四月的陕南,柳絮飘飞芳菲尽,正是奋斗好时节。而对于设备管理中心电气工程师刘星佑来说,却是值得纪念的时节。
“李新军荣获电工一等奖,授予“汉中市技术状元”称号;冯明义荣获电工二等奖,授予“汉中市技术标兵”称号”,听到这个消息,正在老家处理母亲后事的刘星佑悲伤的心里略显欣慰,说道:“既然领导将这项工作交给我,我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决不能半途而废。我不后悔,只为之前没能多多照料母亲而感到惭愧。”
原来,为做好首届“天汉工匠”技能竞赛筹备工作,他带领6名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对24套自控系统进行了系统调试和硬件完善,母亲病重无人照料,他也未停下手中的工作。当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他压制住悲恸的心情,直到比赛结束后第一时间赶回家,却也未见到母亲最后一面,60岁的他失声痛哭。而追溯他的“工匠情怀”,也自此拉开了帷幕……
匠心传承,他用心行动。无论是“陕钢杯”竞赛还是“天汉工匠”技能竞赛,大师工作室里,均能看到他带领队员进行西门子S7-300系列PLC系统、WinCC、变频器基础应用、调试等专业技术学习、实践的画面,从未间断过。
“现在的技术、装备更新换代很快,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创新,才能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才能将工作从精细做到极致。”作为电器仪表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刘星佑深知肩上的重任。
先后参与公司铁前、钢后多项工程项目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技术规程的编写,现场处处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凭借着对技术的热爱与专研,他迅速晋升为“行家里手”,发挥“传帮带”作用。“喜欢听刘工讲授技术,他每次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很受用,我们的技能水平提升很快。”这是徒弟彭雅璐常说的话。近几年,经他栽培的技术骨干如雨后春笋,马王君、彭雅璐、李新军、冯明义等已成长为集团、公司电气自动化专业领域的“技术大拿”,马山、彭洋等已能在铁前、炼钢区域独挡一面,匠心精神在他们身上一一传承,不断为集团及公司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临近退休,他仍坚守在“技术创新”一线。他是汉钢公司劳动模范,三勤家风的榜样,他是大家心中公认的“技术大师”,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退休了。
带着不舍,笔者深入了解了刘星佑的技术创新之路。自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带领工作室成员不断探索新技术,有效解决了多项制约生产稳定顺行的技术疑难杂症。“针对AV63风机的现状,他带领4名成员制定了改造方案,采用高压变频器启动以降低启动电流,完成1#高炉鼓风机(AV63风机)变频器启动改造,保证了4号发电机组正常运行。”类似这种攻克难题的项目还有很多。同时,他鼓励工作室成员利用工作之余撰写专利数篇,《一种快修式桥式起重机控制台》等多项专利获得国家授权,而他牵头完成《1#高炉炉顶上料控制系统PROFIBUS-DP远程智能从站改造项目》获得2021年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互助保障杯”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咱们要共同进步!技术学习重在积累,虽枯燥但也有趣!”这是他担任培训讲师常说的一句话。为解决公司电气自动化人员断层问题,他借助委员会平台,督促签订师带徒协议56对,13对师学徒均可以独立作业。近两年来,他带领工作室成员攻克技术难题,完成科研、技改、修旧利废等项目上百余项,为公司直接创效达300余万元,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综合效益。当笔者问到他对企业的希冀时,他说“处理好人才的断层问题及产品单一问题,就是我最关心的!”。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公。在花甲之年,看着一路走来的历程,刘星佑脑海中闪现的是带领工作室成员一次次深入现场,一次次研究讨论,一次次技术实践操作,一次次赢得所有人的认可……的场景,一份份荣誉,一个个人才的成长,点点滴滴印证着他技能大师的工匠情怀。(汉钢公司 曹娟娟 杨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