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里钢城,有这样一群钢铁人,他们正以钢铁报国之志扎根基层,守土尽责,以奋斗的姿态、火热的激情为锻造钢铁强国奋斗终身。这座钢城,见证了这群钢铁人稳健、沉稳的发展步伐,领略了这群钢铁人雄浑、激昂的豪迈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近距离聆听他们的故事。
坚持 坚韧 尽显企业主人翁姿态
70后的何江会,是龙钢公司轧钢厂一名普通的现场安全管理员。1991年,年仅18岁的他成为龙门铁厂一名员工,因工作认真负责、勤奋踏实,没过几年被任命为现场安全管理员。至此,开启了他长达二十余年的现场安全管理职业生涯。
2010年,何江会被抽调到轧钢项目部,负责现场管理工作,虽然已经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但第一次到项目现场的他还是被那个场面吓住了:焊花飞舞、烟雾弥漫,叮叮当当的声音刺得耳朵发疼……几天后,和他一起借调到项目上的几个工友都离开了。何江会也曾想过调换岗位,但父亲“遇事不怕难”的教诲让他选择继续坚守。不了解现场,他跑遍轧钢厂每一个角落,熟悉每一道工序;没有思路,他翻遍国内其他轧钢厂现场管理制度等书籍;遇到难题,和同事反复探讨现场管理具体措施。等到轧钢项目正式投产时,一本本厚达200余页的《轧钢厂现场6S管理制度》也发放到了每一个班组,内容详细规范记录了轧钢厂各类现场管理标准,为轧钢厂现场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而6双磨破的劳保鞋,将近半人高的记录资料,是他为轧钢建厂初期留下的宝贵财富。
如今何江会坐下来的时候,总是习惯用手揉膝盖,那是他多年来每天两万步的行走导致膝关节积水,只能稍微揉揉缓解一点疼痛。尤其到了冬季,会出现浮肿,而疼痛会更加严重。记得去年11月,棒一高线星级达标项目到了最为关键的阶段,10个项目亟待施工,而工期仅有15天,何江会顾不上浮肿、疼痛的膝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完成任务。”为了抢夺项目工期进度,10个项目、7个工队同时开工,人员协调、交叉作业、安全保障、现场验收是他每日必须要担负的职责。整整15天,他拖着病情愈发严重的双腿,一瘸一拐地坚守在现场,未曾有半步离开,实在太累了,他就到现场附近的值班室坐一会。可有时,他的双腿根本无法正常打弯,只能扶着墙直挺挺地坐下去……工程任务如期完成,本以为他会休息几天,可他放心不下手里工作,只到医院进行简单的热敷、按摩处理后,又转战另一个项目……
这就是何江会,任务面前难不倒,关键时刻顶得上。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上,铸就人生新辉煌,留下了令人无法移目的印记。
追赶 领跑 钢铁征途路漫漫
他成功破解困扰行业高温冷床弯钢难题,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是陕西省“技术能手”“优秀科学工作者”。他就是龙钢公司轧钢厂技术科科长张鑫。
2016年,面对无经验、无现行标准参考的小规格多线切分技术,张鑫主动请缨,带领攻关小组成功开发并应用Ф12五切分轧制工艺技术。但随之进行的“禹龙蓝”升级换版计划,又带来了“高温冷床弯钢”这一困扰整个钢铁行业的技术难题。张鑫没有退缩,他以60多天“白+黑”“12+8”的疯狂工作模式,逐一排查生产困境,大刀阔斧实施技术改造200余项。特别是在对裙板系统进行改造时,为抢抓黄金时机,他多次利用短暂的20分钟停机时间,和同事在炙烤的冷床上作业,纵使脸被烤得通红,头顶直冒汗,仍然阻挡不了他攻克难题的决心。正是凭着这股子韧劲,他最终成为破解行业高温冷床弯钢难题的第一人,促使轧钢小规格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他还在分厂首推岗位指标管控标准及岗位异常反推法,制定了切损测定标度尺,创新实施了自动压料装置等,使得成材率指标一路攀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他享受创新突破后的喜悦,但他不沉溺于其中,为再提升0.1个百分点,他带领团队自我革新,啃“硬骨头”、攻“险山头”,仅今年,钢材成材率提升创效1200余万元。
为可能,尽所能。这就是张鑫,一个用热血青春、攻坚克难、勇攀轧钢事业新高峰的榜样青年。(龙钢公司 郝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