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全局的“最强大脑”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来形容此时的杜勇再合适不过,偌大的调度中心,约15㎡的LED电子屏上,跟生产有关的各类信息为“挤”进屏幕而争的“头破血流”,各类数据密密麻麻的排列在屏幕上显得异常“拥挤”,让人目不暇接。但这位看似“老成”的小伙子显得游刃有余,双眼紧盯着数据的变化若有所思,随后迅速拿起桌上的电话发出指令。“风机房减5个风,动作快!”5分钟后看着各类数据趋势图逐渐恢复平缓,杜勇悬在心里的石头这才落地。
四两拨千斤的“空中一哥”
在钢结构厂房二十余米的空中“行走”,无数次地重复着起吊、运输、放下等动作,他就是炼铁厂铸运车间行车工罗瑞,一个踏实勤奋的小伙。十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另一番青春年华,为这个朝气满满的钢城增添了一份刚劲力量。
换上帅气工作服,戴着白色口罩,顺着反复斜坡的楼梯,攀爬到二十多米高的行车驾驶室,按下绿色的启动按钮,罗瑞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片茫然。”他说,走入钢结构厂房,机器的隆隆声响,气温的骤升,行车吊钩的颠簸摇晃,自己一度陷入窘境。坐在一米见方的狭小驾驶室里,罗瑞勤学苦练,不断重复着大车、小车、主钩、副钩升降杆的操作练习他不顾身体疲惫,克服“倒时差”,欣然接受“四班三倒”的倒班工作模式,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为了不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转,他每日尽量少喝水,减少上下行车的次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罗瑞用辛劳的汗水,练就了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多次车间的行车工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赢得了同事们的一片夸赞。
“行车工属于高空作业,是特殊工种,容不得半点马虎。高空的一个微小的不当动作,就会给行车吊钩下的同事带来致命的伤害。”罗瑞说,每天只要登上行车,自己就打起了百倍精神,开始了每日的“战斗”。检查连轴器、螺丝螺帽是否松动,观察滑线电缆是否老化,查看车轮是否完好无异响,进行日常的设备点检润滑,这是罗瑞每天接班第一件要干的事。透过二十多米高的驾驶窗,他认真观察着地面人员的手势动作,随后,目光紧锁在行车下方硕大的铁水罐。“这个铁水罐的结盖比较严重,现在我需要把它吊至指定位置然后借助挖机进行处理。”只见他双手紧握操作杆,稳稳地起吊、运送,近百吨的铁水罐在他的专注操作下稳妥地运送到了打罐区域。
满是点子的“车间掌柜”
“肯学习善钻研、点子妙方法多,善于调动团队合力解决棘手问题。”说的就是核算员章敏,她锐意进取、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成本费用管理的精细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炯亮的眼神,稍显瘦弱的身材,丝毫不掩饰她精明强干的性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她紧紧围绕降本增效,深挖降本潜能,拓宽增效空间,用实际行动盘活“降本账”。她不仅制定了车间成本指标,设置组织机构及职责,还制定了符合车间的成本控制方案,结合当前生产运行状况将指标费用分解到各班组,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不仅如此,她还根据“三项制度”改革实施后的绩效管理办法,让成本控制好的班组享受到政策红利,让业绩决定薪酬这句话在基层落地生根。
精而不益难为精,益而不精无长益。在章敏的带动下,成本管控理念早已根植于炼铁厂铸运车间每名员工心中,你看,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把脉问诊”的设备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