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陕西大荔人,毕业于辽宁科技大学冶金专业,本科学历,工程师,2012年进入陕钢集团汉钢公司,2019年11月通过挂职交流,进入陕钢集团创新研究院,任研发销售中心研发高级经理。
他在工作中能坚持自主学习与研发创新,吸收转化技术经验,真抓实干,用自己的躬身实践全面发挥了研发创新带头人作用,为陕钢集团的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等科技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
求知上进强化技术,创新管理提升自我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积极发挥个人带头作用,参与公司培训,重视自学。通过不断学习,强化自身技术能力,拓展自身认知范畴,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身工作、提升自我价值。针对部门新人多,经验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主业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探索创新工作模式,深入现场,加强实践,通过不断交流学习,实践总结,提高水平。以新产品项目开发为载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挖掘青年技术人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撰写论文、专利等手段,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锻炼了新品研发队伍。
埋头实干,努力推进新产品研发工作
2013年开始至今,他先后组织参与了汉钢公司和创新研究院所有新产品项目,其中包含钢绞线、硬线、焊丝钢、拉丝材、锚杆钢、普碳圆钢、碳结钢、高强钢建材等8个系列,15个钢种,40余个产品。
组织参与YL82BФ12.5mm、30MnSiФ10/12mm产品的开发试验、批量化生产、转产等工作;其中YL82BФ12.5mm产品开发作为集团级新产品项目,已列入省级重点新产品项目,现已通过企业鉴定,和陕西省重点新产品认定工作;同时,该项目并荣获2020年《陕西省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组织参与焊丝钢ER70S-6产品的开发试验、批量化生产工作;该产品作为集团级项目,在“脱碳、脱氧”等方面的技术控制上要求较高,开发过程中,他积极参与产品技术要求调研、技术方案制定,生产组织,产品生产跟踪的关键过程,使得新品开发过程大大缩短。
组织锚杆钢MG500产品的开发试验,他首次提出了同规格分类管控(同规格产品,不同客户需求不同),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的降低了合金成本,同时该项工作已列为2021年技术进步项目,进行推广应用。
组织高强钢筋T63E产品的开发试验,批量化生产工作;该产品是参照省属T63E企业标准开发的630MPa级高强钢筋,通过前期技术研究和储备,一次性开发成功,在后续生产过程中,他提出了铌钒复合工艺,大大提高了产品抗屈比指标的合格率,为产品的质量稳定提供了保障。
参与了碳结钢45#的开发试验,已完成试产试销,产品质量得到客户肯定。
目前,公司新产品开发工作已稳步提升,多项产品类型填补了省内空白,公司新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明显,产品转型升级工作也逐步向中高端推进,2020年,新产品研销量也突破新高,达到30万吨以上,为公司的研发创新工作铺平了道路。
积极参与科技项目,从实践中提炼技术成果,实现理论水平与业务技能双提升。
为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科技影响力,在汉钢公司组织参与炼钢工序的四新项目和科研项目,在研究院公司组织专利申请、科技成果鉴定等工作。
在汉钢公司组织四新项目铌铁合金试用工作,从微合金化工艺方面控制炼钢工序成本,为降低铌、钒等微合金价格浮动对成本影响,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
在汉钢公司以合金降本为目的,组织开展了HRB400E微氮合金化工艺应用;并围绕微氮合金化工艺应用完成了科研项目《微氮合金化工艺对棒线螺纹钢HRB400E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在汉钢公司参与了《转炉自动化炼钢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项目的组织实施,并取得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荣获陕西省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
在研究院公司组织参与了《预应力钢丝钢绞线YL82BФ12.5mm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了省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
在研究院公司参与申请专利3项,包括“屈服强度650MPa级以上高强度抗震钢筋及生产方法”、“一种屈强比≤0.8的MG500级锚杆钢及其生产方法”、“一种屈强比≤0.8的MG600级锚杆钢及其生产方法”等,已获国家专利总局受理确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研发创新工作亦是如此,不断的磨砺和进取背后凝结的是艰辛和付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身影,才能给更多的青年员工树立榜样,才能不断涌现出更多与之并肩前行的背影,为公司的产品转型升级砥砺前行,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增添创新驱动。(研发销售中心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