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如何在安全培训中用好“事故案例分析”
发布日期:2019-03-12    作者:王伟    
0

实际上,在安全培训中,效果最好的应该是事故案例,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但是,教学的方法选择很重要,如果仅仅限于照本宣科,员工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效果当然不好。笔者的观点是:必须让员工参与进去。

必须让员工学会简单的事故案例分析方法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以参观名胜古迹为例,就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古建筑,看来看去也没啥意思。但要是让导游一讲,就感觉眼前灿然生辉,不光有了兴趣,记忆也深刻了许多。如果经常参加这样的参观,自己留心的话,久而久之,也能成为半个行家内手。

在安全教育中,如果能让员工掌握简单的事故案例分析方法: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分析伤害方式,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告诉他们事故的直接原因要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入手。常见的人的不安全行为都有哪些,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有哪些。

然后教会他们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包括:技术和设计的缺陷;教育培训不足;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隐患整改不力等。

如果员工们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分析工具,即便是僵硬的按图索骥,对号入座,在培训者的引导下,也可以大体了解到面对一起事故,究竟是该如何分析的,同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加深记忆,达到教育者预期的效果。

引而不发,让员工直接分析一起事故

在员工掌握了基本的事故分析方法,并且学习了几个规范的案例分析后,培训者应该适时地提供一起事故经过,让员工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分析,然后将分析的结果跟正式结果加以对比,找出不足。

所提供的事故可以由简到繁,也可以把一个复杂的事故分阶段,以提问的形式让员工回答,如:这起事故的伤害方式是什么?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的间接原因是什么?谁应该负主要责任等等。

还可以在现场导演一起小小的事故,把事故的分析者直接转变为“事故”的亲历者。然后严格按照事故的分析流程进行,让“亲历者”和观摩者各自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得到一个中肯的结论。

拓展外延,案例联系实际

应该让员工根据所接受培训的典型事故案例,找出与之类似的自己读过的、听过的、旁观的、亲身经历的事故、险肇、违章、隐患等。所获取的途径不限,有关事故的等级也不限,然后自行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险肇是未遂事故,从发生的机理来看,几乎可以等同于事故。违章和隐患本身就是典型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如果不及时整改,条件具备时,可以直接发展成为事故。所以对三者的分析实则带有事故预想的成分。

通过对事故的拓展和外延,可以使员工的不局限于一点,扩大他们的认识范围;而案例联系实际能促使他们对照现实,学以致用。

总结:事故案例分析是安全管理最具有综合性的课题,我们应该认识到,除过一些高深的安全技术研究之外,普遍的安全知识,本身具有普适性,绝不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特权,普通的员工,经过适当的培训和学习,是完全可以掌握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们首先应当在让他们接受培训,掌握一般分析工具的基础上,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让后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加深他们的理解,扩大他们的视野,最终达到指导他们日常工作的目的。当然,分析、学习事故案例的目的还是为了落实防范措施,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龙钢公司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