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军人品质闪耀钢城 ——记龙钢公司退伍军人王永平
发布日期:2017-07-25    作者:牛君凤    
0

王永平,37岁,退伍军人,共产党员,现任龙钢公司轧钢厂棒二线加热炉工长。在大多数人眼中,王永平是一个“难说话”的人,但只要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会对他赞赏有加。“难说话”源于他要求严格、不讲情面、布置任务只讲方法不听借口;对他赞赏的人则称他“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责任心强”。这都得益于他五年的军旅磨练。

大熔炉铸就钢铁精神

“军队是个大熔炉,不论什么样的人到了部队都能淬炼成钢,没有那几年的军队生涯,就没有现在的我”,王永平感慨的说。

曾经的他,爱打架、惹是生非,没少让父母操心。1999年到2004年,他在重庆某高炮师服役。从最初的站军姿、整理内务、作息时间以秒计算,到后来练三九、练三伏,他经历了一站就是一天、一个人掉队全班受罚、一项不达标全班没日没夜陪着练……种种磨练和考验,成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个性。

坚定信念 扎根一线

2004年,王永平退伍后,进入龙钢公司工作。不服输的他要求到一线去锻炼。就这样来到当时炼铁厂的热风炉,成为一名热风工。面对陌生的设备,他跑遍了热风炉的角角落落,仔细观察,反复研究,懂的不懂的分开记录下来,一有时间就向师傅请教。“这娃特别难缠,问题问的特别细,不给他讲清楚,那就没完没了”曾经带过他的张师傅说。

2009年龙钢公司成立轧钢厂,棒一、棒二两条轧线建立,他先后被调到两条轧线上参与加热炉的筹建工作。当时参加建炉的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分流下来的人,积极性不高、协作性不强。作为小组领队,他深知“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首先加强团队精神。他试着实行军事化管理,将人员分组,作业任务划分成小单元落实到各组,一人完不成,小组受罚,并对重点人员谈心、教育,解开他们的心结顾虑;他自己则以身作则,拿起工具与大家共同作战。很快,所有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从筑炉、配套设施安装,到烘炉、投产,他总是不讲条件带头干、脏活累活抢着干,还要见缝插针的对新工们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在烘炉投产的紧要关头,他不眠不休连续几个晚上待在加热炉旁,即使祖母过世也没来的及去送行,只为确保第一根钢顺利出炉。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逐渐树立了威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强化责任意识 确保加热炉顺行

“王永平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工作交给他,放心!”车间领导这样评价王永平。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无论休假还是夜晚,他都能随叫随到。有次凌晨两点多接到当班班长电话,加热炉汽包上水故障,经处理半小时也无法解决,只能求助于他。若汽包长时间无法上水,则有可能造成炉体塌陷甚至引发爆炸,后果无法预料。二十多公里的夜路,他不到二十分钟赶到现场。经过反复勘察,在两个给水泵无法正常工作后,启动柴油机给水泵,但由于泵体进入蒸汽,无法把水打进汽包里。这时他以前为了降低汽包风险,在排污管道上增加的那路上水管道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他将给水泵内的蒸气排掉,从排污管将水补进去,解决了燃眉之急。

还有次值班人员反映炉内水封槽有异响,认为是刮渣板问题,他不放心,到现场亲自查看,判断出是炉内的钢渣掉到水封槽引起,清理掉钢渣后问题解决。

一直以来,他积极探索加热炉先进工艺,主动出击,凭借对加热炉的了解和不断的对标学习,先后进行了《炉压控制技术》《在线更换汽包上水阀门》等技术改造,不仅降低安全隐患,更是将煤气吨钢消耗从2016年的190m3/t,降低到今年的180 m3/t,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为轧钢工序降本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严爱并存 打造一流团队

从最初的班组长到现在的工长,他始终将打造“一流管理,一流队伍”为己任,通过严明劳动纪律,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完善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公正无私处理班组事务,加强员工技能、安全知识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了一支纪律严明、技术过硬的加热炉队伍,多次被评为分厂达标班组、公司煤气达标班组,为作业区不断地刷新班产、日产纪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班组管理中,他着力打造“家”文化团队。他要求班组长随时关注员工思想变化、心理健康,适时进行谈话疏导;谁家有红白喜事,班组必然会抽出时间去帮忙,让员工感到集体的温暖。他带领下的加热炉班组有活力、人心齐、效率高,获得了2016年陕钢集团“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汗水与荣誉并存,付出就会有收获,多年来王永平获得了“优秀班组长”“轧钢厂劳动模范”“公司四优党员”等荣誉。他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我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投入今后的工作当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龙钢公司轧钢厂 牛君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