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记陕钢集团2015-2016年度劳模王德中
发布日期:2017-05-12    作者:牛丹    
0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记陕钢集团2015-2016年度劳模王德中

古语有云: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德者,在心为信念,在外为品行。一个人要做到“问”、“学”、“让”才算是有“德”。在汉钢钢轧事业部连铸一线,就有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关中汉子——王德中。老王是标准的70后,自1996年进入龙钢公司炼钢厂工作后,他始终扎根于连铸一线,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尽情地挥洒在火红的钢水里,用一根根火红的钢坯书写着自己炫丽的人生。2011年已过而立之年的老王,毅然背起行囊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汉钢公司的建设之路,继续着自己那永恒的钢铁梦想......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在连铸平台,每天都能看到老王手拿钢尺、笔记本,不停的写写算算、敲敲打打,有人说他犯不着,多少年连铸一线的工作经验,还像个学徒一样那么谨小慎微、事必躬亲。每每此时,老王总是笑着摇摇头,经验害死人呐!这是钢铁重工业,面对的都是上千度的高温,任何一点小的纰漏后果都将不堪设想,还是小心为上啊!凭着这股子“小心”劲,他带领的团队先后捧回了“陕西省十大标杆班组”、“陕钢集团安全金牌班组”、“陕钢集团安全生产先进班组”等多个金灿灿的奖牌,自己也先后荣获公司操作能手、质量管理标兵、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劳模等殊荣。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016年6月,事业部提出“稳炼提轧”的核心经营思路,针对前期存在的坯重影响轧线成材率、热送率影响轧制工序煤气消耗等问题,他提出了在连铸定重切割工序精益求精,通过分析结晶器通钢量,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操作方法,确保了坯重的准确稳定,使棒材定尺率和成材率提升2.3%,月降本13.6万元;同时从操作上优化,对推钢和出坯岗位人员职责进行细化,使连铸坯热送率从2015年的67%增至16年的平均93.8%,使轧制工序煤气消耗降低2.06?/t; 并通过不同流次控制给气时差解决了回火难题、使窄割缝和断火新工艺得以成熟,割缝比原先窄3mm,每天节电1000度;全年共刷新班产6次、日产刷新4次,使连铸工序动力能源成本降低0.2元/t、耐材成本降低0.13元/t,年节资降耗89.1万元。此外他还提出并参与了连铸二冷一段喷淋管改造项目,将原本影响矩形铸坯表面质量的1段内外弧喷淋管由单排8个喷嘴改造为双排喷淋16个喷嘴,将喷嘴横向间距调整至120,以减少喷嘴间的冷却盲区,项目实施后矩形铸坯表面质量及漏钢事故得到明显改善和控制,月创效20万元左右。

虚怀若谷、不耻下问” 做为一名有着近20多年的工作经验的一线工艺主管,他从未以管理者自居,反而把自己当成一个钢铁路上的探路者,与身边的同事一起为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寻访问药”。2015年8月,当听闻公司决定对2?连铸机进行矩形化技术改造后,老王兴奋不已。以前在龙钢,矩形铸坯生产以8m弧为主,隔壁老汉钢也仅仅只能生产6m弧矩形坯,连设计方上海重矿的孙工都说:“你们是全国第一家10m弧矩坯改造项目,难度可谓是空前的大。”然而老王就是这样一个“弹簧”般的人,难度越大、动力越足。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40多岁的他又一次当了“徒弟”:白天在连铸平台忙的脚不沾地,晚上回家上网查资料潜心钻研矩形坯的理论知识,还自掏腰包去龙钢3#连铸机与以前的老同事交流“取经”,回来后又利用下班时间到隔壁老汉钢现场学习矩坯结晶器的维修装配窍门、工艺控制和操作要点。“5.5Kw拉矫电机能不能拉动?”“振动负荷是否配套?”“水系统能否满足水量要求?”“二冷段互换能否满足快捷要求?”带着满腹的疑问,他带领着相关技术人员再一次开启了“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40天后当火红的矩形坯顺着8个流稳稳地走向火切机时,这个素来不苟言笑、刚毅憨厚的关中汉子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澎湃,泪水夺眶而出:终于成功了!仅仅40天,我们成功实现了连铸机产品规格多样化的“无缝切换”,实现了汉钢公司10m弧矩形坯“零”的突破!再一次向世人印证了什么是“汉钢速度”。

同事们都说老王像流淌在世间的一汪清水,滋养万物而与世无争,工段内随处可见老王的改造成果,这些大大小小多如繁星的项目,或改造设备设施、或改善工艺操作又或者完善规章制度,其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最终惠及的是每一位连铸员工,每一位汉钢职工。对此,老王却认为,这都没啥,看到了不合适的,就想改成合适的,搁谁谁都会这么做。

所谓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就是老王,人如其名。(汉钢钢轧事业部: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