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评选11月2日揭晓。工人日报驻陕记者站站长毛浓曦的《“这个采购方案,我有不同看法!”——陕钢实行职工民主监督评价会制度二三事》一文,获得了文字通讯二等奖!
“这个采购方案,我有不同看法!”
——陕钢实行职工民主监督评价会制度二三事
作者:毛浓曦
“你为什么买不到最低价的金矿粉?为什么不是780元,而是800元?”“作为项目负责人,你有没有货比三家?”“一月生产115000吨和一月生产15000吨,劳务价格为什么还是一样的?”“你上街买东西,难道还要考虑对方赚不赚钱?”……
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这不是法庭,也非吵架,而是陕西钢铁集团实施职工民主监督评价制度一年来,真实发生的、令人记忆犹新的话语。
“每次都像开庭一样,质疑、解答针锋相对,相当激烈、尖锐。”工会主席陈敏锋告诉记者。“我们旁听的各位,手心都出汗了,双方剑拔弩张的控辩,把制度落到了实处。”董事长杨海峰说。
面对行业困难和经济下行
陕钢集团是陕西省2009年整合龙门、汉中、韩城三家钢铁公司而成的大型钢企,2011年又重组加入陕煤化集团,目前具备产能1000万吨,总资产350亿元,2014年钢产量列全国第28位。近年来,在产能过剩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全国钢铁行业遭遇寒冬。作为西部最大的精品建材生产基地,陕钢感受尤深。
“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高压力,市场寒意袭人。” 2014年据称是建筑钢材生产企业“极其困难的一年”,但2015年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特别是“陕晋川甘”四省18家钢铁企业所拥有的4890万吨建筑钢材产能“犹如身处效益塌陷区、风暴发源地。”在陕钢,人们甚至用“大难临头、危机在即”来形容。陕钢能否度过钢铁行业的困难期?靠什么生存下去?
调研确定自身存在优势和与先进企业有管理差距后,陕钢的新班子决定改革闯关、奋起一搏。2014年10月30日,作为系列深度改革举措之一,陕钢开启了职工民主监督评价机制的探索。
陕钢党委书记李永刚明确要求工会搭建平台,建立以市场调研为基础、职工代表质询评价为核心、纪委监察问责追究为关键的“三位一体”的民主评价监督机制。“我们拿什么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关键是要有一个具体的平台和抓手,否则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就成了一句空话。”李永刚说,“这个平台的核心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晾晒。”
“陕钢要实现生存发展,必须坚决推进改革、创新和转型,最根本的是要以严格管理、精细管理为基础,下狠手整治各项管理中不严格、不认真而出现的漏洞。”
2014年12月19日,首次民主评价会在子公司汉钢公司举行。杨海峰激情讲话:“民主评价首先是革董事长的命,我表个态,坚决支持、率先垂范,评价不过关,涉及到本人的,请26000名干部群众监督!”
随机抽取项目调研
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机制,职工民主监督评价制度的建立,并非易事。从最初的考察学习,到首次试点,前期准备紧锣密鼓进行了三个多月。
陕钢集团首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董事长、总经理、工会主席、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各子公司负责人及相关中层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立市场调研评价处,工会设立专门的办公室;研究制订实施办法。同时,各子公司相应设立机构。
架子搭好后,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海量的合同项目中选择评价目标?
“主要是采取备案合同检查、计算机自动抽取系统随机选择一批拟评价项目,还有领导交办、职工反映有问题的项目,然后由评价处调研、核实,形成报告;在评价会前3-5日,向评委通报、交底;然后评委对这些项目也展开调查、验证;最后由工会与评价处根据评委意见,确定两个评价项目。”陕钢集团工会主席陈敏峰说。
“比如说20元采购的电话,如果调研是15元,就要进行评价;当然还有群众关心的热点,像电梯维修,选择了哪几家?做了哪些工作?都可能拿来评价。其实是三部曲--问题选择、对问题调研、对可能有问题的问题展开评价。”龙钢公司工会主席赵春棠说。
评委的选择、培训也非常关键。“龙钢有100多个职工代表,一般从中抽取27或29个代表作为本次评价的评委;在评价处交底后,工会还要对评委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比如期货,职工不一定了解,就给他们讲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找到问题、找到评价的切入点。”
职工代表当选评委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其履职情况,动态管理。“对评价中提问水平高的,给予奖励;对连续两次、累计三次不提问的,取消评委资格。”
让权力在阳光下晾晒
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最精彩的几个小时,面对面唇枪舌剑的质询、答辩。10月15日上午,记者亲历了这一幕--龙钢公司第八次职工民主监督评价会。会场不同一般。主席台中央悬挂着大屏幕,主持人与评价处工作人员、陈述人两侧斜列;会场中央是唱主角的9排27名评委,每人胸前挂着醒目的编号牌,桌上放着一摞资料,会议即将开始,大家还在紧张地写写算算;会场两侧,是公司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等组成的旁听席。
8:30,评价会开始。首先是评价处介绍评价项目--烧结用高镁灰项目:2015年1-9月,龙钢与四家供应商签订55单、34.3万吨合同,实际执行33.5万吨,结算12471.9万元。一边详细介绍评价处的调研分析、合同变更等,一边在大屏幕上显示合同、报告、表格。依据翔实的分析,评价处给出了6个评价方向,其中包括,在钢材价格严重下跌、原燃料价格持续下行的情况下,高镁灰价格为何并未随之下降,反而在6月中旬后上调45元?
接着,由龙钢炉料部科长、该合同的执行人雷永强陈述。他详细介绍了采购、招标经过,并一一出示证据。对于涨价原因,他特别解释:原来340元/吨的供应,在5月26日发生断料,影响到生产,所以重新招标,但还是原来的3家投标,按规定将断料供应商踢出后,剩下两家的报价为每吨402、405元,经过一再压价才敲定新的供应价格385/吨。“不能以无法保障的低价去否定有保障的高价,应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培养咱们的战略伙伴。
进入提问环节,职工代表争相举手,主持人叫号选择发问代表。“为什么XX公司两次退出,又被叫回来?”“340元/吨时交通成本高,现在路修好了,价格反而提高了?”“咱是用量最大的,为什么在定价上没有体现出我们的话语权?”“核心问题是高镁灰价格为什么越来越高,而其它物料都在降价?”“市场调研价格350多元,如果是符合实际的,那么为什么执行385元?如果后一个是对的,是不是350元的调研不符合实际?
两个多小时的提问中,雷永强从有备而来、侃侃而谈,到渐渐不支,以至于被代表问得半天回答不上来。现场出现了几分钟的寂静,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投向陈述席。在定定神、理理思路重新解释后,一位代表揪住不放:“你没解释清楚。
代表之后,列席的点评显得更有大局、政策意识。“340元基价结算到385元……取消加价政策与原政策两套方案,哪个更好,有没有优化采购方案?”“十年前的政策现在还在用,为什么不与时俱进?
尽管最初的问题就很尖锐,记者不由得替陈述人捏把汗,但开始的回答似乎理由充分,记者好像被说服了。然而随着代表的穷追猛打,项目中的难于自圆其说还是暴露出来。许多观摩者不由得感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最后是无记名投票:27票中,8票满意,19票不满意。主持人宣布:该评价项目未获,按程序将交由纪委,启动调查问责程序。
背后一把剑悬起来了
这是一件真事。当初,评价处工作人员去基层指导工作,车子无端被划,接着纪委书记又遭到围攻。一查,原来是一个采购员不满自己的灰色利益被阻断,纠集了一伙人企图阻挠。陕钢果断开除,评价会一路向前。
截至2015年11月底,各单位召开评价会 25 次,评价项目61个,其中31个未通过;对未通过项目,已调查处理22个,正在调查9个;给予65人以调离、降职、纪律处分、批评教育等处理,经济处罚31人、34200元。
直接经济效益是活生生的。在龙钢,根据评价会暴露出的问题,对高镁灰采购合同主要条款进行了修订,年节资360余万元;在汉钢,炼铁厂设备外委承包合同经过重新谈判,优化减员10人,年节约52万元。“2015年1-10月份共评价项目价值达2亿元,针对单个项目整改取得降本增效直接效益720余万元。”陈敏锋介绍。
然而更巨大的效益是间接、潜在的,即对管理的完善、对主人翁精神的激活等等。可资参考的变化是,吨钢售价已从去年低于全国平均网价200元,到11月高出全国19元,在行业形势不断恶化的情况下,逐月大幅减亏的势头进一步凸现。同时,陕钢通过评价会共收集合理化建议260条,已整改完成170条。“问题尖锐,切中要害,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展示了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
“更重要的是,给所有领导干部、业务人员悬了一把监督之剑,使他们从内心警惕、慎重起来,按规矩使用权力,防止出现灰色地带。”李永刚告诉记者。
“软工作产生了硬效益,实践证明,这是倒逼我们规范各项管理的一种有力的武器。”杨海峰说。他表示,新的一年将首先从自己开始,把350名各级领导干部的履职述职也纳入民主评价。(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