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到春天来临那刹那,还以为是自己的幻觉,这种感觉让我欣喜的同时,又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其实不难发现,相比之前的冬季,今年冬季的时间格外长,温度也比往年低上好几度,许多未曾下过雪的地区在今年都一“饱”雪福。这几日的天空出现了少有的阳光明媚,全国天气也开始回暖,不少地区的温度都高达20度左右,人们疑惑这善变天气的同时,都还未能从之前的白雪世界中走出来,仿佛曾经的皑皑白雪只是一场稍纵即逝的电影,让人仍旧沉醉其中。
其实天气的转变,与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有很大关系。随眼望去,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每年3月5日或6日是惊蛰时节。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此时节,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所以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有“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的说法。再有,农谚中提到:“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这是说,中国大部地区已进入了春耕季节。
说到惊蛰,不同地方在惊蛰节气的传统习俗是不同的,有吃梨、炒黄豆、炒玉米、喝醪酒等。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有惊蛰这一天吃梨的习惯,寓意远离害虫。春天气候比较干燥,吃梨可以生津止渴,滋阴清热,对于口舌干燥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广西的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惊蛰这一天吃炒玉米的习惯,其实人们把玉米当成害虫,吃玉米就是吃害虫,寓意消灭害虫。
气温回升,春意浓浓。惊蛰其实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韩城公司 王佳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