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是一年之始,新年的脚步,在我们的翘首期盼中欣然而来,又在团圆祝福中悄然而去。现在我们迎来了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元宵佳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关于元宵节的来历,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域的不同,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各地的庆祝方式也不同,但不管怎样,它任是春节里最具气氛的重大传统佳节。
在我的家乡陕北延安,要说春节期间最热闹的日子,也当属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了。虽说各县区的风俗还略有些不同,但最主要的也就这么几件事:闹秧歌、转九曲、看灯展、猜灯谜等等,这天是陕北正月里的一个重要日子,尤其是闹秧歌长期以来也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所以当地都舍得付出,年年也有创新。儿时的记忆里,到了这天,白天里由各县区和当地龙头企业派出的秧歌队都要汇聚延安市区参加一年一度的“延安过大年”秧歌汇演,经过多日细心培养浇灌的秧歌队在今天鲜艳绽放,城区的汇演街道排成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道路两旁人山人海,颇有几分国庆阅兵的阵仗,喜庆的旋律响彻天,热烈的舞步扭不停,来自延安南北不同县区,独具艺术特色的秧歌队,把汇演街道绘成了一条彩色的河流,当地著名的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黄龙猎鼓、志丹扇鼓、子长唢呐、甘泉莲花灯、壶口斗鼓、富县飞鼓等等加之传统的飞锣、梆子、划旱船、赶毛驴、丑角迎亲队等民间艺术的表演,一系列的各地拿手绝活在当天把延安民俗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秧歌过街表演从上午持续到下午,所经之处的街道两旁人山人海,楼顶上、房前窗外,甚至树杈上,到处都是观看演出的人,涌动的人墙密集拥挤的让人透不过气来,人群里各种拍摄设备高举过头顶,记录着这红火热闹的美好瞬间。
夜幕降临后,彩灯齐明,鼓乐喧天,鞭炮声声,万家空巷,人流如潮。晚上的活动,就是转灯放烟花了,看灯辗转九曲,也是陕北人特有的一种民间活动,寓意着消灾除病、祝福保平安,九曲也称“黄河九曲连环阵”远看人山人海,灯火辉煌,近看却杂而不乱,动而有序,整个阵呈正方形,阵内共分为九个曲阵门,从入口一直延着灯阵走,穿过九个阵门,一直转到九曲的阵中心,然后在中心的大灯塔下抛零钱祈福,讨个平安吉祥或是财运滚滚来。小时候不懂这些活动的真正寓意,只顾着瞎跑玩耍,所以经常会找不到出口,后来听闻能顺利走进走出,算是为新一年的顺顺利利做好了铺垫,才老老实实的跟着大人屁股后面慢慢走,欣赏着美丽的彩灯,远处夜空中时不时绽放的烟花是新年最好的风景。
在看完灯展转完九曲,逛完街回到家后,吃完元宵有院落或是有兴趣的人家会开始跳火堆,记得小时候我们迫不及待地配合父母们找来堆火堆用的石炭、木材,在院子里搭起火堆,点着火,然后大家依次从火堆上跳过,寓意来年家庭团圆、生活红火、驱邪避灾之意,反复来回,小孩跨不过去,有大人抱着跨。稍大点的孩子就自己玩的乐此不疲,几次跳下来,即使累的气喘吁吁,也不乏欢声笑语的打闹,在跨火堆的时候也要看火候,刚着开始火旺,不好跨过去,大人会让小孩稍微等等,有“犟怂”小孩不听劝的,会烧着衣服甚至被烫着,还有烧到头发的,跳过之后狼狈的样子引的在场人们的哈哈大笑,这时候的火堆已然是元宵节的助兴剂。待火焰快熄灭时,浓烟滚滚,会熏得人睁不开眼,咳嗽阵阵。尽管如此,元宵节乃至整个春节就是我们小时候的快乐源泉,总希望这一天早点来。
当子夜的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候,家家户户开始燃放烟花爆竹,花炮齐鸣,仿佛又回到除夕晚上一样,同时也标志着一个幸福欢乐的年就要过完了。就这样,年复一年我们都已长大,随着城市发展和环境变化,延安的秧歌大汇演因为疫情及一些其他因素两年也没有汇演,在各县区自行举办了,烟花爆竹也为了美好的环境多年前就以开始禁止燃放,我们也失去了童趣似乎现在的年味也没有以前浓烈了,对新年和元宵节的快乐热闹仿佛只存在童年的美好记忆中,如今,已经工作的我们在初七就回到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状态,元宵节的团聚和祝福算是春节里最后一次说新年快乐的时候,让我们乘着元宵的祝福与欢乐,向着既定工作目标,努力奋斗创造下一个美好之年吧!(韩城公司 闫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