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往今来的诗句中,在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是一个关于残败、落寞、萧条、离别、与一切划清界限的季节。白居易说“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王继说“树树皆秋色,山山为落辉”,大将军曹操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在我的眼中,这个季节寒冷却不落魄。正如我喜爱的一位作家,她存在于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但她的一生只有短短31年。她叫萧红。
想起这位作家,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她的才华,其次才是她的勇气。她18岁违抗父命去北平读书,三番五次从家里逃出来,为了寻找“自由与知识”。从那个天寒地冷的东北逃出来,自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见过家人,回过东北。她飘零的一生就这样开始了。
在我看来,那个年代的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一个依靠的人”,依靠着生活与情感,从照顾别人这件事儿上获取快乐。在那个旧时代里,依然是那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家家户户都认可这句话,从而也认定了女性的命运。
萧红从初中带领学生们运动,到不顾家庭反对去北平读高中,并想一路走到大学。在这其中,从未中断过写作。虽然一路饱受大时代的摧残,但她心中的炙热,是任何东西都浇不灭的。正如秋天,虽破败孤立无援,但每个人内心都拥有热烈的情怀,我们唯有靠这些炙热,才能度过漫长的即将到来的冬天。对生活的炙热、对家人的炙热、对朋友的炙热、对自己热爱的万物炙热。
在她的作品中,我最喜欢《呼兰河传》。从这篇小说中,不仅读到了主人公的一生,更深层次的是,读出了在那个大时代下,生命的潦草与麻木。尤其令我记忆犹新的一段,她写跟着祖父念诗,念到“少小离家老大回”,抬起头问祖父,“我也是要离家的吗?等我回来的时候连爷爷也不认识我了吗?”祖父笑着说:“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萧红写《呼兰河传》,写完没过几年就死了。死在离东北老家很远、很远的香港。她再也没有回去那个地方。她曾这样描述这个地方,“有一段时光,沉淀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有一座城,我来过,便再也不曾远离,呼兰河,那是我一生的希望与憧憬”。
希望我们也能像她一样,像秋天一样,亦或是像那个时代所有逃出来的女性一样,心中怀揣着自己的热枕,度过萧条的秋天,无畏地迎接寒冬。(韩城公司 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