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空又去了一趟司马迁祠,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韩城人,也算是旧地重游,屈指算距上一次拜谒先生之墓已过去二十年。
出了城,顺着沿黄公路一直往南。刚下过雨时间不长,空气湿润,天空明净而高远。虽是初夏,却有一种秋高气爽的意境。草木郁郁葱葱,醉人的绿色,让人眼前一亮。范村、富村,这些沿途的村庄整齐划一,房屋质朴典雅,白墙黑瓦,层次分明。水泥巷道干净整洁,不时看到掩映在绿树红花中的平房和小楼。蜿蜒的澽水河绕城而过,缓缓流向芝川景区。
轻车熟路,不一会儿就到了司马迁祠景区门口。虽说司马迁祠处于穷乡僻壤,但俎豆千秋,瞻仰者却比肩接踵。抬头映入眼前的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题词“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字体遒劲有力,洒脱飘逸。踩着脚下的青石古道,有一种沧桑的历史厚重感。历经八百年的人行马踏,岁月蚀颜,青石板变得光溜圆滑,棱角全无。二道门台上书“史笔昭世”,拾级而上,三道门额书“河山之阳”,查阅资料是取自《太史公自序》中的“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游人上上下下,络绎不绝,三三两两,拍照留念。
三道门上去就是献殿,祭祀太史公的地方。廊柱上刻着“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云霄,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的对联。细细一想,这不就是太史公传奇悲壮一生的真实写照吗?太史公满腹正气的热血胸膛,却遭遇小人的冷箭暗弓,一支横扫千军的如椽大笔,写下令人击节浩叹的《史记》。正如作家余秋雨所说,“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崇楼华堂也沦为草泽之后,那一杆竹管毛笔偶尔涂画的诗文,却有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文字也让灾难有了生命,恰似留在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永远光亮。
寝宫紧挨着献殿正中有司马迁的坐像,先生长须飘拂,目视远方,凛然正气,油然而生。北侧断崖危岩,壁如刀削,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先生之墓几乎处在景区最高处,这是一个圆形砖砌的衣冠冢。墓顶有一棵1700年树龄的古柏,古柏虽经历千年风雨,但老树虬枝,依然盘若蛟龙,苍劲挺拔。古柏的气势多像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而百世流芳。
顺着人流,我走进了一处《史记》展厅。在《史记》的人物故事画廊里,有许多王侯将相的英姿,也有诸多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风采。如“年少功高的霍去病,萧何传家不治产”的故事,记载了英雄们叱咤风云的伟大,更为欣喜的是我在《史记》中看到也给平民百姓留有一席之地,如“寡妇清才以自强”的故事,也为那些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长歌当哭!
景区东临黄河,西枕梁山。登高远眺,鸟瞰整个景区,只见松柏荫翳,绿树环绕,亭台楼榭,层峦叠翠。远处芝川高速公路大桥巍峨耸立,直冲云霄,“一桥通南北,天堑变通途”。玉带似的黄河静静地流淌着,山脚下,五月的司马湖,让人感受到烟波浩渺和波光粼粼的胜景。湖边翠柳如茵,清雅幽静,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清丽典雅,山光水色,尽收眼底。飞鸟掠过苍山,碧水衬映白云,山山水水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此时此刻,凡尘俗世皆若浮云,人世千年,不过是长廊下的一缕清风,多少繁华与落寞,都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中,历史长河中跌宕起伏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晃动……(龙钢公司 孙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