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你好,李焕英》爆火,不知年过半百的母亲在哪儿听说了这部影片,试探着问我:“最近是不是有部电影挺好看的?大家都在议论。”“恩,是讲母亲和孩子的故事的,咱一起去电影院看看吧,现在电影院条件很好,暖和,音响效果也超级棒。”我积极地向母亲推荐着。母亲面露难色,“我怕看不懂。现在电影的节奏太快了,消化不了。”我立刻从手机上找出了《你好,李焕英》的小品版本,想为母亲破解难题。
面对“孩子”从天而降穿越到“母亲”年轻的时代,热情给“母亲”牵线搭桥介绍对象的桥段,我的母亲表情疑惑,她缓缓地放下手机,一边说着:“水开了,我去灌水。”一边走了出去。我有些扫兴,好一个表达孝心、引发共鸣的机会,就这样被一壶滚烫的开水冲走了。
不得不承认,母亲正在迅速老去,这不仅表现为她身体机能的退化,更体现在思想观念与主流文化的格格不入上。所以亲情关系充满了琐碎的矛盾、对抗与和解。
电影中的“李焕英”是一个豁达、开明、包容的母亲,她对孩子的要求只有“健康快乐”。但现实中,父母对孩子有种种期待和要求。也会在子女的择业、婚姻、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意见、指导和命令。在子女与父母规划的路线、执行的细节相左的时候难免会彼此“添堵”。
“父母”看不到“我们”面临的生活压力。无论是工作负荷的增加、工作要求的严格,还是成家立业所面对的压力。他们年轻时曾一筹莫展的难题我们统统不需要应对,比如:吃不饱饭、搭不上车、需要积攒粮票、布票等。我们似乎只需要对着电脑敲一敲,轻松就获得了经济收入,然后假期里便可以乘坐高铁或者飞机驰骋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无忧无虑、风光无限。工余时间持续学习新的技能和操作软件,以便适应岗位需求;与同事不厌其烦地交流,以便协同推进工作。
“我们”也没什么耐心理会“父母”重复的唠叨、抱怨。迟暮面临的失落之多我们无暇顾及;对新兴事物的无法理解和融入令他们时常怀疑自己的价值;入门禁、坐电梯、刷微信甚至刷脸的广泛存在让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学习能力、记忆力、听力、视力等机能的衰退也令他们风华不再,而且反应迟滞。他们常常困顿在自我的圈子里,因为怕出错而频频躲避社会活动,对社会现象的不认同而哀叹惋惜。
老年人的群体似乎被搁浅在一个平行的空间里,他们力争跟上前进的步伐,却往往力不从心。倾听父母,认可他们的情绪,包括负面情绪也许是我们陪伴父母最好的途径,不与之争辩,不反驳,不试图劝他们走出阴霾,努力敞开沟通的大门,让他们随时有台阶下。
如果说《你好,李焕英》像是“乡愁”,是对旧时光的一次抒情,是对传统社会关系与家庭关系的一次回望,那么春节阖家团圆的语境下,母亲着急着去灌开水的举动便是家庭价值最好的解读:爱是细枝末节,是涓涓细流,润物无声。(韩城公司 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