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创办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它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北大,作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大学之一,是许多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它是明清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当你漫步其间,古木参天、湖光塔影、石舫钟亭、飞阁流丹、岗峦起伏、松柏叠翠、鸟语花香、绿草如茵、雕梁画栋、曲径通幽,其古朴典雅的园林风光无不向世人透露出这所百年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它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让人游览之后不禁浮想联翩。
去北京不游览北大算你白来,多年前去北京颐和园游玩,下车没走多远,便到北大校园门口。面对这所百年名校,刚刚还活跃的我突然变得拘谨起来,像发现美洲大陆一样细细打量着它。校门口古色古香的“牌坊”,大门朱漆彩绘,铜钉金光灿灿,赫然发亮。门楣上墨绿的底色中写着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北京大学,给人感觉这不是一所大学,倒像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大宅院。
进入校园大门,极目远眺,亭台轩榭、飞檐翘角的古式建筑美不胜收,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皇家园林。整畦的芳草,青翠欲滴,十分诱人。虽没有栅栏,但没有人踩踏。草丛边树立着“距离产生美”“已有阳关大道走,何必另寻小溪径”的小标牌,让人感觉十分亲近温馨,怎忍心去践踏。走过一段石径小道,便见一座亭台楼榭。穿亭而过,不是隆起一个缓坡,便是一座池塘。缓坡上草木葱茏,有洋槐、龙柏、冬青、海棠……叫不上名的更多。池塘里荷叶簇拥,绿藻其间,金鱼悠闲。漫步林间小道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走至尽头,眼前豁然开朗,但见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建筑呈现眼前。走近一看,才从们侧面的标识牌上得知这是某某学院某某系的教室。走着走着,绕过一片竹林,发现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四面房屋环绕,飞檐黛瓦、朱门雕窗,给人一种安全感和归宿感。大门敞开,步入其间,院落宽敞疏朗,未见主人,但见花草正茂,簇簇花丛后有块牌匾,上面写着“东方文学研究所”,恬淡温馨的幽雅空间,让人感觉在这里不好好学习真对不起如此优美的环境。
北大校园中有许多雕像,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僻静的松林中、萋萋的芳草间,肃立着蔡元培、李大钊、马寅初、周培源、陈岱孙、冯友兰等一位位大师们的石雕,石雕生动传神,眉宇间无不流露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愿我中华腾飞世界”的豪迈气概。站在雕像前,对视他们睿智的双眼,那丰富广博的目光与他们那荡气回肠的人生经历,仿佛在向华夏儿女诉说着中华民族那段辉煌的历史和他们对后辈们殷切的希望。
北大校园最为著名的景点是未名湖和博雅塔,它们是北大的灵魂。未名湖本无名,乃北大教授钱穆于20世纪30年代在北大任教时所起的名字。夏日的未名湖畔,垂柳依依,凉风习习,湖水碧澄,涟漪荡漾,荷叶簇拥,金鱼畅游,书声琅琅,芳草萋萋……美不胜收的迷人风景吸引着五湖四海络绎不绝的游人与孩童。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斯诺的墓,便位于未名湖畔。博雅塔,塔级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围百四尺,中空,站在北大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见到。塔下有一石碑,上面雕刻着一段文字:1924年7月,燕京大学为解决全校生活用水,在此掘水井一口,井深164尺,水质清澈,水源丰足,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喷水量达每小时16000加仑(合60560公升)。水塔是当时为深水井专造的塔式水楼建筑。塔型仿初建于北周时代的通州燃灯塔。因系美国人博氏捐资兴建,故又称“博雅塔”。
游览北大,如同漫步于皇家园林,宏伟气魄;又似闲逛于江南园林,秀美俊丽;更似穿梭于历史长河,厚重而奋进……这就是北大,一座饱经沧桑,经久不衰的百年名校!(王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