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清明会的戏台子
发布日期:2020-03-31    作者:关亚飞    
0

清明会的戏台子

“望着那空荡荡的戏台子,仿佛还残留着当年人头攒动的喧闹,那阵阵呐喊的余音依然在我耳边回响......”定下神来再望望戏台四周杂草丛生和周边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之下映衬着传统文化的流失和一个时代的逝去。

勉县清明庙会伴随着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它原本是本地老百姓纪念诸葛亮祭祀活动,但随着年代的推移渐渐演变成一场当地的文化盛宴和集会。小的时候一听说要去赶清明会就激动万分,心里便念叨着庙会上卖的小吃、手工泥娃娃、吹糖的老艺人,还有各种套圈之类的小游戏,但最热闹的莫属那老戏台子上的戏曲演出。

看大戏是我爷爷那一辈农村老人最热衷的也是唯一的娱乐项目,二十多年前爷爷那一代的老人们基本生于旧社会二三十年代,现在他们大多已经离去,健在者年龄也已过百岁。京剧和地方戏的共同点就是依照中国历史上某个大义凛然的故事为蓝本展开剧情,在我的儿时记忆里他们那一辈老人的身上就如同戏曲里的英雄人物一样,流淌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血液忠、孝、礼、义和一诺千金、路不拾遗、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等精神在他们那代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些却是当前社会普遍缺失的东西。

90年代末的经济条件下,当时农村老人生活都很贫苦,但这丝毫没阻碍他们对文化生活的传承和热爱。为了赶庙会看一场戏每天一大早动身,从周边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村镇徒步赶来,走路是他们那个时代独有的交通工具,累了就地歇一歇,吃点自带的干粮,再继续赶路。等到武侯墓戏台的演出一开场,下面便是一片喝彩声,台下那些老人们衣着简陋有的打着补丁,有的叼着旱烟袋,有的戴着石头镜,远远望去一片的黑色中山装。每当戏演到高潮部分的时候,台下的老人都拍手齐声叫“好、好”!一片片褶皱、沧桑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那一刻仿佛回到了民国时期属于他们的年轻时代。

戏台上的演员有红妆艳抹的花旦翩翩起舞,有杵着拐杖的老旦喋喋不休,还有那举刀弄枪的武旦呼来喝去。爷爷在台下就一个劲指着台上给我讲:这个人是个忠臣,那是人个孝子……而当时的我被爷爷抱在怀里,哭闹着要离开。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现在偶尔开着车去武侯墓赶趟清明会,一路上会发觉各种公共设施规划的越来越齐全了,会场上玩东西花样越来越多,卖的小玩具、小吃也越来越现代化,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很难再看到有“中山装”的背影。每次一进大门我便直奔老戏台而去,似乎有某种力量在召唤我,但走一看我的希望便碎落了一地,眼泪瞬间喷涌而出。望着那空荡而残破的戏台,当年台下老人们的叫好声悠悠扬扬飘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划破记忆的夜空。台上吟唱的花旦、台下的旱烟袋、中山装和爷爷……这一幕幕画面冲击着我的心房。

我转身离去回首再望了望那空荡荡的戏台。(汉钢公司物流中心 关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