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现在已经是一名资深司机了,他从20岁接触车,现在50多岁了仍在驾驶车,大半辈子都在和车打交道。他用车把我妈接回了家,用车养育了我们姐弟三,用车供我们上学,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车早已成为了我们家不可缺失的一份子。
父亲的第一辆车是较为原始的三轮车,我们那儿叫麻木车,那时候村子里有这种车的人不超过三个。当时父亲就是骑着这辆车去外婆家接来了我的母亲。这种车子烧汽油,味儿特别大,声儿特别响,在农村主要是当客车使用。每逢赶集,村子里的人便都坐着父亲的三轮车去集市,一天来来回回好几趟,每趟能坐十来个人,这在当时为我们家带来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父亲的第二辆车是一种三轮货车,俗称“狗儿车”。这种车头特别大,车厢主要是用来装沙子,但是每次都需要人工启动。印象中每次需要开车时,父亲就用一根铁棍来回在发动机那里搅动,没几分钟车头便冒着黑烟发出轰隆隆的响声,车子就正式启动了。车厢后面散发出大量浓密的尾气,不知熏了我多少回。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也发生了大变化,房高了,路宽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父亲也迎来了他的第三辆车——一辆蓝皮货车,这辆车无论是从体型还是功能上讲,都较原来的“狗儿车”先进不少,最主要的是我再也不用闻那熏人的汽油味儿了。印象里,过年的时候我们表姊妹几人便会坐在父亲车厢里,货物似的被拖回了外婆家,在那寒冬腊月间,呼呼的寒风如刀子般刮在脸上,三五个小时的车程后,一个个脸蛋扑红扑红的,我们被冻得不知所以然,一切只为了省那五六十块的车费。
后来,父亲换了一辆更大的红皮卡车,整个车身比原来的蓝皮货车大了一倍多,车里不仅有小型的风扇还有音乐播放器,柔软的车垫上还有一层凉席,气派的不得了!父亲用它供我们上了高中、大学,养活了我们一家人。通往外婆家的路也成了平坦宽阔的黑色柏油路,三五个小时缩短为50分钟,我尽情地坐在副驾驶上听歌欢唱,再也不用担心寒风呼呼吹了。
从三轮到四轮,从人工启动到机械发动,从载人到拉货,父亲的车换了一茬又一茬。就这样,我家的车实现了“四世同堂”,而父亲作为一名司机,他尊重、热爱他的职业,每当看到路上各色各样的车时,他就感叹:“现在的生活条件是真的好啊,三十多年前,屋里有一辆轿车就稀罕得不得了,现在到处都是,以前我的三轮可洋气了,现在城里都不允许上路了。”
无论是国家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各个方面都在飞速发展,纵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父亲,也感触颇深。我想,在未来,车子的“五世、六世同堂”将不再是梦,更加先进的高科技车辆将会层出不穷。(汉钢公司炼钢厂 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