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的杂物间里有一台老式缝纫机,它有着20多年的历史了,当初可是母亲陪嫁的三大件之一呢。
母亲心灵手巧,针线活儿做的特别好,年轻时就赶上了潮流,学了门裁缝的手艺。从小我身上的行头全部出自于母亲这双手,头上戴的帽子、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穿的袜子,甚至是冬天的棉拖鞋,都是母亲自己扯布做出来的。记得小时候的一个夏天,上体育课老师要求大家统一穿运动服,当时除了我全班同学都有,放学后我就缠着缝纫机上的母亲上街给我买运动服,那个时候家里经济情况还是比较紧张的,爸爸出去打工一个月就寄回来500块钱,既要拿出一部分供我上学吃喝,又要给妹妹买奶粉,同时还要作为生活开支,母亲恨不得一块钱掰成两块用。可身为小孩子的我哪里会知道这些,哭着喊着要去买,连饭也不吃,一个人委屈的藏进了被子里,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第二天一睁眼,我就发现床头上放着一套改良版的运动服,一针一线格外平整,连衣服上量尺寸的粉笔印记都没来得及洗掉。
记忆中母亲总是坐在缝纫机前埋头给别人缝缝补补,一坐就是一整天。后来缝纫机老化了,经常出现功能障碍,母亲便买来了一瓶机油,隔三差五的就给机头各个零件上油,但机器毕竟过时了,还是会出现漏针漏线问题。由于机器的运转需要双脚不断踩踏,长时间的工作负荷使母亲感到十分疲劳,极为不方便。2010年左右,母亲买了一台二手的电动缝纫机,只要插电就可以运转了,无需人工脚力踩动,同时这台电动机器的效率也较旧式缝纫机有所提高。看着新机器用的如此顺手,母亲索性就把旧式缝纫机搬去了杂物间,日积月累就积了一层厚厚的灰。
近几年来,母亲年龄渐长,加之年轻时的超负荷工作,她的身体出现了些小问题。好在现在家里的光景好转,我也顺利大学毕业,进入国企工作,成了母亲眼中有“铁饭碗”的人,母亲自然不用再费心费力做衣裳补贴家用了。前段日子回家,看着家里那一堆堆旧衣裳,我便把它们装到袋子里全部捐到了贫困地区,母亲回来后指着我鼻子骂我浪费、败家,说她们小时候连旧衣服都还没得穿,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三接着穿,大了就改,破了就补,几年来一件衣服上全是补丁,真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一边安慰着母亲,一边从行李箱里拿了一套早已为母亲买好的新衣裳。母亲纵使骂,眼中却也是藏不住的笑意……
从脚踩缝纫机到电动缝纫机,从补丁衣裳到崭新潮流的新衣裳。短短的一二十年,我国的服装市场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前的黑白灰演变为现在的五颜六色,款式多样,多项选择,同时也很便宜,原来我们的国家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壮大!(汉钢公司生产部 徐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