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年到现在,又有几个月没有见到母亲了。虽然很想回去看看她,由于种种原因,终究还是没能成行。好在电话方便,母亲也学会了用微信聊天,闲时陪她说说话,多少也缓解了不能膝下承欢的遗憾。
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虽然十多年前生过一场大病,近两年也得了眼疾,但还算身体硬朗,精气神十足,依然天天手脚不闲地在为子孙忙碌。小弟家去年生了二胎,喜得千金,母亲欣欣然承担起照顾小孙女的重任。每日里烧饭做菜,忙得不亦乐乎。小侄女乖巧伶俐,刚会说话便哄得老太太高兴万分,一老一小的日常倒也给生活平添了无限的乐趣。每次打电话,总能听到电话那端母亲声音里的欢愉,十次能有八次都在夸她的宝贝小孙女如何如何地聪明,如何如何地讨人欢心。
母亲生于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却也不同于一般的农村小老太太,她年轻时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忠诚的老党员,读得书识得字,念过高中,做过赤脚医生,当过村干部,在我们三四个村子组成的行政村里做了大半辈子的妇女主任。母亲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办事利落, 算得上村子里数一数二的能干的人物。记得那时村子里但凡有婚嫁娶亲之事,一定少不了母亲忙碌的身影,我们那里那些年嫁娶都很早,每每天不亮就出发,天亮前可能新媳妇就已经接进门了,记忆中不知有多少大姑娘小媳妇由母亲送出去或迎进门。当然,作为村干部,村子里有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邻里纠纷也少不了母亲去劝解调停。
母亲虽然是农民,却是开明有见识的母亲,因为自己读过书,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却不曾像农村里其他家长那样放弃了孩子的未来,在那些吃不好穿不暖的岁月里,不管多苦多难,依然坚持送我们姐弟读书。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母亲骑着自行车,驮着几岁的弟弟带着馍馍和咸菜送我到十几里路外的中学去上学的情景。期间虽然多次被几个叛逆的孩子气得伤心流泪,但始终坚持不曾放弃。如今我们姐弟三人在各自的城市能够谋得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不能不感谢母亲当年的执着与坚持。
母亲又是慈母,出了名地疼孩子。前半辈子自己省吃俭用,供养孩子读书,舍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后半辈子帮助子女照看孙儿更是仔细,算得上是无微不至。所以,两个弟媳妇也是由衷地敬重母亲,婆媳相处融洽,孩子们也都和奶奶很亲,知道心疼奶奶。侄女小威上班第一个月的工资就先给奶奶买了个手镯。
人说“妈在,家在”,从小感觉妈就是家,有妈在家才有家的感觉。所以无论是平时放学回家,还是异地求学归来,或是工作后休假回家,远远地才到大门口,便会不自禁地拉长嗓门叫一声“娘——”,这个细节还一度被人学舌、笑话了多次,说我像未长大的孩子。院子里有人应答便会欣喜,放下行囊,吃饭聊天,心下安然;若没有母亲的迎来的身影,便会觉得怅然若失。
都说母爱如山,始终荫护着子女。如今,母亲已近70的高龄,而我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每次回到母亲身边,虽然匆匆来去、话未多说,但沐浴着母亲温暖而疼爱的眼神,感觉自己依然还是那个旧时光里未曾长大的小女儿,厨房里她忙忙地给你做饭,返程时她细细地准备东西,送别时她恋恋地叮咛嘱咐…正是母亲细细碎碎的关爱,温柔了我的人生,牵绊着我的脚步,让人时不时地就想从忙乱的生活里抽身出来,重回母亲身边,做回一个单纯的女儿。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如今,我们姐弟三人各在不同的城市安身立命,母亲的心便也随着我们分成了不同的几份,住在一个城市牵挂另一个城市。今年春节前夕,因为操心我一个人没功夫好好做饭,母亲居然炸了一大包过节的丸子、鸡鱼等让孩子捎了回来。跨山跨水沉甸甸的朴素母爱啊,虽然让我心头湿润,却依然嗔怪:我还能饿着自己吗,这么远拿回来,多累啊。好在现在交通便捷,通讯方便,可以随时打打电话,聊聊微信,互相说说各自身边的大事小事有趣事,母亲的牵挂便会少了许多,心便也安定了许多。(韩城公司 秦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