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
发布日期:2019-05-05    作者:程佩    
0

前段时间追了一部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感受颇深。

这部电视剧实际上在去年央视一套已经播放过,母亲看过之后觉的很不错,便推荐给我,确实值得一看。

《最美的青春》讲述的是塞罕坝第一代造林人的奋斗故事。塞罕坝,蒙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它曾经是郁郁葱葱的千里松林,却因为过度采伐,逐渐变成荒漠。上世纪60年代,为了减少京津冀地区的风沙危害,国家制定由林业部和河北省在承德境内高原荒漠塞罕坝建立机械林场,抵御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南侵。以主人公冯程、谭雪梅、孟月为代表的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与林业干部职工组成了拓荒队伍,带领当地人拉开了植树造林的序幕,经过艰难创业,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最美的青春,最美的青春是什么样子?

最美的青春是坚定信念,努力奋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剧中男主人公冯程的心里话,也是他最初的信念。面对干涸贫瘠、野狼、沙尘暴和低温的轮番袭击,冯程和一只狗驻扎在了塞罕坝,从零开始学习育苗技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出了树苗。他的初衷被人猜忌、误解,他痛苦过、迷茫过,想要放弃过,甚至想到了死亡,但是他坚持了下来,因为他的心中有一颗精神的大树,他坚信塞罕坝能够种活树!

最美的青春是艰苦奋斗,无悔付出。作为第一代的造林人,在坝上的大学生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零下40度的气温,一年无霜期仅有72天,在无边际的荒漠上考察,挥舞铁锹栽种一颗颗树苗,看到树苗无法存活再做实验,进行改进,一个周期就是一年。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大雪封山,山下的补给迟迟不能送到,大学生们用友情、用团结跟饥饿作斗争,一顿稀饭撑三天,平时的残羹剩饭也成了宝贝。最后冯程用画在木板凳上的钢琴为大家弹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给了大家活下去的力量和对生命的渴望。恶劣的环境下,他们攻克了一个一个的难题,才最终创造塞罕坝从高原荒漠变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的奇迹。

最美的青春是勇于承担,甘于奉献。我觉得,但凡称得上偶像,必须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向粉丝输送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剧中的人物们显然做到了这一点。女主谭雪梅,成绩优异,技术过硬,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到最艰苦的地方释放自己的光和热,潜心钻研育苗技术,不争功,不诿过,为塞罕坝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退伍英雄赵天山,作为先遣队队长,认真负责,用钢铁意志征服了所有学员。机械厂长于正来,刚毅正直,一直奋斗在植树造林最前线,最大限度地给予年轻人支持。还有心胸宽广的那大奎,敢说敢做的季秀荣,淳朴善良的林场厨师,乐观的隋志超等等,他们用行动教给所有人,幸福靠珍惜,价值靠双手来创造。

剧中的造林人就是“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的体现和代表,这种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更值得我们青年职工学习。陕钢从小铁厂发展至今,同样是一代一代的钢铁人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成果,现在,集团公司正处于发展和茁壮成长之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挑战,青年职工作为推动经营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不仅要肩负起实现愿景的使命,而且要传承前辈们的奋斗精神,敢想、敢拼、敢奋斗,勇于承担,勇于创新,乐于奉献,让青春在激情奋斗中绽放光彩。

五四先驱李大钊曾这样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因为奋斗,所以无悔,因为无悔,所以美丽!(韩城公司 程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