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盛典,是华夏儿女大团圆的佳节,然而随着时间的变迁,儿时那种“爆竹声声除旧岁,欢欢喜喜过大年”年味十足的景象,似乎变淡了许多,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同寻找“年”的记忆。
年的记忆里应该有琳琅满目的年货。与如今大型超市的一站式购物相比,还是儿时那种逛集市显得有趣的多。腊八一过,逛集市成了村子里热门的事情,三两个家庭提前约好一起去置办年货。主街道中间专门搭建了卖年货的摊位,一家挨着一家,主要是卖一些干货,如干果、对联、灯笼、年画等。街道上的人群被摊位隔成两半,每一个货摊上都有各式各样的音响、喇叭,不同言语的“叫卖声”吸引着顾客,无论你买与不买,商贩老板都会热情的冲着你边喊边笑。在街道上将需要的东西采购完毕后,就要去农贸市场,琳琅满目的瓜果蔬菜看的人眼花缭乱,
现买现杀的鸡鸭鱼肉虽然要排很久的队,但是大家都乐在其中。置办年货基本上都要满满的一天,大人带着小孩,小孩拿着吃伙,到处都是热闹的景象。
年的记忆里应该有香飘四溢的美味。儿时的歌谣里唱到: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令人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年关的煮肉、蒸馍,因为我会成为妈妈的第一位试吃者,帮妈妈品尝肉是否已熟透、味道如何,围绕在锅边“指指点点”。蒸包子是妈妈的拿手活,各种各样的食材都是提前洗净晾干馅,发面剁馅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条不紊,每到年关就会蒸很多的馍,妈妈把油包、菜包、肉包、糖包按照先后顺序打在蒸笼里,上下一共五层,需要烧多大的火,烧多长时间,都是有讲究的。那时候过年招待亲朋好友所需的食材几乎都是妈妈亲自做的,厨房里到处都是各种蒸、煮、煎、炸散发出来浓浓的香味。享尽各种美食的同时,期待来年生活的更好,这或许就是对飘香四溢最好的诠释。
年的记忆里应该有欢聚一堂的喜悦。俗话说:看过万千风景,也比不上与父母亲人团聚的画卷。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无论辉煌与平庸,都要回家过年,过年回家。外婆家离我们比较远,记忆中每次过年都要早上五点多起床,赶几趟车才能到,辗转几番到达外婆村口的大槐树下面,我便开始激动地奔向外婆家的方向,或许当时还不太懂得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可贵,只期盼早点看到外婆的样子,迟到外婆做的好吃的。如今外出务工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不管车票多么难买,路途多么艰辛,都无法阻挡游子匆匆回家的脚步。这不仅是人们内心的渴望,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家里有年迈的父母需要我们嘘寒问暖,家里面有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期待与我们相聚,家里面有留守的儿童期盼与我们重逢。家是天底下最纯粹的地方,只有在家里面,才可以卸下工作的负担,忘记生活的压力,感受全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
唯有过年回家,家才有年的味道,只有回家过年,年才有家的味道,这或许便是真正意义上对年的正确理解。(汉钢公司计量检验中心 王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