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落户到平原村庄已经25年了。可是,每当我推开记忆的大门,回想起我的故乡盘龙山,那段关于路的故事,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搬一块石头垫下面,再垫两把蒿草试一下。”天刚擦黑,满载一车青皮核桃的三轮车陷进了泥坑,父亲驾驶着三轮车松了点油门对我说。半大小伙子的我和母亲急忙照做,垫好后,父亲加大油门,顿时柴油机“哒哒哒”地怒吼着,车轮飞速转动,夹杂着泥水、草叶,终于晃晃悠悠地开出了泥坑。那时的路还是原来的老土路,依山而修,顺畔而行,虽然颠簸,但好在我们能够顺利回到家。
后来,伐木队的卡车进山拉木头,原来的老土路能加宽的加宽,不能加宽的就另开新路,老土路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我们与路斗争的故事还在继续着。
川道的路总是与河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河水为伴,却又得提防着河水。家门前的路便是如此,河道转弯处与路紧挨着,时常被雨季的山洪冲垮掉,有一年临近开学,连阴雨下了一个星期,山洪咆哮着一泄而下,在转弯处冲出了路面,直冲到山脚下才肯掉头顺着河道流走。但要想上学报名,就必须从这里过去,父亲坐在门槛上抽着闷烟,边抽边告诉我:“这段河道转弯处的路面不知道修了多少次了,可总是躲不过洪水的冲袭。98年山洪暴发,把停在路边上的一辆拖拉机都冲走了,这次洪水和那一年差不多大。”我听了后心想,这下完了,错过了报名时间学也上不成了,顿时心急如焚。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犹豫再三,到最后烟头一扔,决定启动三轮车,载我冲过洪水,于是我站在车厢里,父亲一脚油门踩下去,三轮车便“哒哒哒”地冒着黑烟冲了过去,慢慢地,进河,到了河中央,我低着头看着洪水狰狞的面目,毛骨悚然,只盼望快点过去,眼看快要冲出去了,不料一根断木横在车头,挡住了去路。目测水不深,我纵深一跃,跳下去淌到车头把断木挪开,这才有惊无险地渡过了河水,可是几十里的山路,我们的车只开了一半,就被更大的一段洪水挡住了去路,和我一样要下山去上学的学生在这里聚集了好多,最后无奈只能弃车,从山的侧脊翻越过去,徒步走完剩下的山路,不知是战胜困难心情愉悦,还是求学心切,一路上小孩竟比大人们走的还要快。
走过了最难走的山路,才觉得混凝土路的便捷。为了增加收入,父亲做起了花椒收购的生意,跑遍了韩城的山山峁峁,见证了从细石子路到混凝土路发展史,也见证了许多农户的花椒从无人上门收购,到后来的直产直销,特别是在道路宽敞提速后花椒还可以新鲜着卖,因为新鲜的花椒吃着够麻够味道,山里的人们从此大步奔向小康。
又过了几年,盘龙山,小迷川,林源三川贯通更是打通了韩城西部山区全域旅游的新路线。我的故乡,地处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正式告别了土路时代,告别了那个进出只有一条路可走的封闭时代,宽敞平整的混凝土路,美丽的山区风景,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我们也正式告别了那段与路斗争的艰苦岁月,拉核桃的车再也不用担心陷进泥坑了。闲时带上家人回到故乡,更多的是欣赏风景,愉悦心情。
青山四季换,绿水万古流。当我再次踏上这条逐渐回归大自然的老土路时,忽然发觉,曾经的车马大道竟是如此的曲折,窄小。但它却见证了岁月留下的痕迹,见证了勤劳人们通往幸福康庄大道的发展历程。(龙钢公司轧钢厂 张胜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