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陕钢故事】追寻钢铁初心 激励钢铁圆梦 —龙钢公司搜寻企业文化历史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18-06-12    作者:吉飞鹏    
0

使命

伟大的历史细节一朝浮现,必将以其厚重的力量,震动风雷,直击心灵。

抹去时光累积的浮灰,剥开岁月厚重的皮壳,用安静的心灵去聆听那一句句深自肺腑的话语,用仰望的眼光去阅读那一张张青春蓬勃的面孔,用虔敬的双手去触摸那一件件年代久远的物件。鲜活的形象扑面而来,真实的细节丝缕呈现,英雄的轮廓逐渐清晰,初心的情怀震动心弦。

龙钢公司工会、党群工作部志在挖掘龙钢历史,传续龙钢精神的企业文化工作者,在亲身参与经历龙钢蜕变的同时,始终难以忘记一个久久萦绕于心头的疑问:规模名列世界钢铁企业39位的陕钢集团,包括其主体龙钢公司其实都发源于1958年,那么,是什么机缘促成在韩城建设钢铁厂?最早第一批的建设者又是谁?第一座高炉如何诞生?第一炉铁水何时浇出?先贤奋斗的足迹在何处落脚?昔日弱小的龙钢如何实现鱼变龙的蜕变跨越?……这一连串关于龙门钢铁诞生的疑问,因企业经历两上三下,资料遗失,内部无档案可查,成为文化工作者们心头的牵挂。探寻龙钢历史的源头,探究钢铁的火种生发,探找钢铁初心情怀,探察龙钢精神的形成,始终成为龙钢企业文化工作者牢记的一项使命。

【陕钢故事】追寻钢铁初心 激励钢铁圆梦 —龙钢公司搜寻企业文化历史工作纪实

阳春三月,百物生发,借龙钢公司六十周年庆典活动筹备之机,成立了龙钢历史探寻小组,寻访之旅开始启程。经过前期大量资料翻阅,广泛寻找,请教过九十年代、一零年代期间退休的老职工,与其深入交流,探寻小组逐渐打听到了1958年第一批学员,即奔赴四川省重庆市达县东元炼钢厂学习的首批16名学员的消息,终于为这一文化工程找到了突破口。

功勋

2018530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探寻组驱车赶到陕西省韩城市原嵬东乡北阳村,第一次见到了16名功勋元老中的一位成员——焦有鹏老先生。焦老听力虽减退,但精神矍铄,他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1957年开始到龙门铁厂,一直到1990年从龙门铁厂退休。从他那沧桑洪亮的口音中,寻访组第一次深入到那段尘封许久的历史之中。

【陕钢故事】追寻钢铁初心 激励钢铁圆梦 —龙钢公司搜寻企业文化历史工作纪实

1957年秋冬,韩城县委召开第三次常委会议,决定从本县各工作系统抽选二十出头的优秀年轻人,组建冶炼钢铁骨干先锋队。在全县通过学历、政审、体检等条件严苛筛选,从五六十名人选中最终选拔了16人,他们是:焦有鹏、徐根发、闫丹阳、高德贤、吴振海、卜连生、吉富元、薛忠孝、张继宗、王仲仁、贾启科、段银海、王太、高彦令、薛武生、李在亭。从这个冬天开始,这16名青年才俊的一生便与钢铁结缘。

队伍组建后,他们立即奔赴省城西安,与全省各地如合阳、丹凤等七八个有铁矿山的各地县的青年人汇聚在一起,参加了陕西省冶金厅的部署动员会议,“时间很紧,希望你们年轻人要抓紧时间学习技术,回来后为国家钢铁事业做贡献。”会议上的讲话,焦有鹏记了一辈子,这也成为他终生坚守的信念。

焦有鹏第一次坐上火车,韩城十六名学员与全省各地数百名热血青年一起,一天一夜后到达成都,再到重庆换乘汽轮船,过綦江到达达县东元炼钢厂。那里的炼铁炉是8m³,学员们白天和当地工人一起劳动,学习操作;晚上打起精神,捧着油印的材料,听工程师讲课学理论。学了就实践,实践了又再学……

19585月左右,学员回韩,韩城组建炼铁厂,轰轰烈烈在龙门公社上峪口山沟里建起了2.5m³的小洋炉,闫鸿儒担任第一任书记,高启恩是第一任厂长。焦有鹏成为了炼铁工长。当时,大家吃的就是面食咸菜,住的是潮湿的窑洞,晚上盖被,白天晒被,大通铺上蚤咬虫叮。回家七八十里路,全靠腿走。为拉运各种炉料,从下峪口到上峪口二十里山坡,架子车拉上拉下,路不好走,时常翻车,有时人也被压到车底。

1960年国家政策调整,炼铁厂下马。干部们重新就业。19693月,龙门炼铁厂重新筹备上马,1981年炼铁炉又停产,1984年又重新上马,龙门钢铁发展经历了两下三上。

【陕钢故事】追寻钢铁初心 激励钢铁圆梦 —龙钢公司搜寻企业文化历史工作纪实

【陕钢故事】追寻钢铁初心 激励钢铁圆梦 —龙钢公司搜寻企业文化历史工作纪实

【陕钢故事】追寻钢铁初心 激励钢铁圆梦 —龙钢公司搜寻企业文化历史工作纪实

其余3位见到的曾经参与东元炼钢厂学习的高德贤、徐根发、闫丹阳老人,1961年后都相继调动到其他单位工作。听闻企业寻找后,也颇为激动。都积极为寻访小组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他们都表示,那段艰苦的历史值得怀念,也值得被铭记,特别支持把那段历史记录下来,把时代精神继承下去。还有11位老职工,或者已经离世,或者寻访不到。作为第一代钢铁建设者,是他们点燃了龙钢钢铁事业的火种,把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钢铁事业。比如吴振海、卜连生、张继宗等等,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扎根,经受了无数的磨难辛劳,为龙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业,遗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英雄

在寻访十六名功勋元老的过程中,许多不同时期的感人事迹也重新浮现。

【陕钢故事】追寻钢铁初心 激励钢铁圆梦 —龙钢公司搜寻企业文化历史工作纪实

家住西庄镇的孙百万于1958年招工进厂,组织派他到阳山庄矿。他与工人借住学校,麦草铺地,囫囵睡下。后又自力更生,绘图建房,跟着专家学会勘矿炸矿,阳山庄矿点是鸡窝矿,矿点一采一换,一开始,还戴着帆布手套出血泡,后来都换成线手套,再后来,手上的茧子越磨越厚,已经根本用不着手套。遇上下雨天气,道路泥泞,面粉咸菜拉运来迟,工人们忍饥挨饿,耐心等候。孙百万作为矿长,亲当大厨,和面下面。

为保证矿料,他还四处找矿,背上帆布包,带上采矿锤、军用水壶,一走就是一半百里羊肠山路,脚底也是先出血再生茧,走过了韩城近千平方公里山头。每次采回矿样足有五六十斤。作为矿长,他心忧生产,关爱工友,劳心劳力,难以歇好。期间,一位年轻工人干活昏倒,他背上人十里寻医,因送治及时,救回了一条性命。因工作环境艰难,亲友为他在城里联系下事业单位。但他却断然回绝:哪怕干死在这里,我也死守阵地,哪都不去!

【陕钢故事】追寻钢铁初心 激励钢铁圆梦 —龙钢公司搜寻企业文化历史工作纪实

党家村贾俊堂,被老职工们称为“铁人”。在板桥乡竹园河床矿采矿时,零下十几度,只穿夹层衣服,脚蹬高腿雨靴,一冬天泡在冰水里,埋头采矿,全然不惧风雪冰霜。红色带水的矿泥把衣服染成了迷彩服。临近春节,发须凌乱,一脸黑泥,腿上布满伤痕。厂领导看后眼眶湿润,专门放假一天,带他洗澡理发,医院治伤。

吴建智老英雄,一次炮捻已点燃,十几个工人还未走到安全区,他飞扑上前,眼疾手快拔下炮捻,一个翻身又急速滚下石坡,挽救了十几人的性命。

还有铁姑娘王彩琴抡背锤、秦忠明被电线杆撞醒,吴书记夫人下煤炭、普高计带队打矿石、倔能人薛怀录诊断高炉......等等,因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述及,众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触动心灵的感人事迹,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无不让言者唏嘘,听者动容、闻者受教。

启迪

每次寻访都是一次灵魂教育,每次聆听都是一次观念震撼,每次追忆都是一次心灵洗礼。太多英雄的事迹,太多感人的故事。启迪着后来人,落后艰苦的客观条件并不可怕,只要怀抱初心梦想,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追梦,敢于创新,团结一致,勇于超越,必然能够改变历史,照亮历史。

此次寻访工作历时两个月,走访数十人,反复询问,互相印证,厘清了许多企业发展关键节点疑问,保留下了宝贵的影音资料。随着寻访工作的不断深入,寻访组成员愈来愈强烈意识到一种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诚如龙钢公司工会主席赵春棠、党群工作部高炳杰部长在寻访过程中所言,1957年赴四川东元炼钢厂学习的十六名老职工相当于龙钢的开国元勋,因为他们的奉献付出,才建起了炼铁炉,才点燃了龙钢钢铁的火种。加之后续一代代前辈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努力,才有了龙钢发展壮大的今天。背靠龙门山,身依黄河水,浸淫着鲤鱼变龙的历史精神,龙钢公司所创造的六十年独特历史,体量厚重,规模宏大,精神丰蕴,藏量巨大,有待钢铁文化工作者深层次挖掘,深层次展示,讲好龙钢故事,讲好陕钢故事,丰富龙钢精神,丰富陕钢现代版长征精神内涵,激励当代钢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伟大钢铁梦。(龙钢公司炼铁厂 吉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