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我的家乡——“白菜心”
发布日期:2018-02-01    作者:王瑜    
0

我的老家是咸阳市乾县,就是那个有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的地方,而老公是咸阳市泾阳县人,由此泾阳也就成了我的家乡。嫁于老公之前只知道泾阳因位于泾河北岸而得名,且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称,但是随着2017年《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全国热播,让我对我的家乡有了新的认识。

泾阳有一个点。中国第一点—大地原点。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是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从1975年开始,相关部门组织人力,搜集分析了大量资料,并根据"原点"的要求,对多个城市的地形、地质、大地构造、天文、重力和大地测量等因素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最后将中国的大地原点,确定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境内。2012年10月1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命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大地原点成为中国第五个测绘科普教育基地,是中国重要的测绘基础设施,是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基准点,象征着中国测绘工作的水平和国家尊严。大地原点作为中国的"地理国心",长期以来在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的家乡——“白菜心”

泾阳有一条渠。中国第一渠—郑国渠首遗址。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4万顷。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17年9月15日郑国渠旅游风景区开圆纳客,并于12月18日,经陕西省旅游资源开发管理评价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A级景区。

我的家乡——“白菜心”

泾阳有一座塔。中国第一塔—崇文砖塔。崇文塔,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泾阳人尚书李世达倡导主持,南京镇江工匠官施工所建,是中国最高砖塔。崇文塔属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总高度87.218米,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从塔下至塔顶全部用青砖修建。各层斗拱,砖檐椽头,以特殊磨制砖件拼装,榫卯相扣,严丝合缝,并有砖雕各式各样的花纹,极为壮观。最高层周围筑有城堡式城垛,当天气晴朗时,游人们凭垛远眺,巡视八方,可远望八水绕长安、骊山晚照之盛景,更可观泾、渭二河。崇文塔为全国保存最好的砖塔之一。崇文塔历史久远,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阳有一个班。中国第一班—安吴青训班。安吴青训班,即《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周莹之故居。1937年洛川会议以后,西北青年训练班从延安迁到泾阳,于1938年春迁至此地,共举办了14期训练班,毕业学员13000多人,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1940年4月撤回延安。毛泽东为青训班题词,朱德亲赴视察并作了题为《抗日形势》的报告,林伯渠经常在此讲课。青训班班部设在安吴寡妇周氏正院,现保存完好。那剧热播后仅2017年国庆黄金周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并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我的家乡——“白菜心”

泾阳有一杯茶。泾阳茯砖茶,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全国一千多种茶品中,唯泾阳茯砖茶品中生长繁殖有一种有益曲霉菌--"金花菌",生物学家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据史料载,茯茶(散茶)在泾出现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左右;茯砖茶形成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距今643年。泾阳茯茶工艺复杂,多达29道筑茶工艺,并有三不制之说“离开泾阳水制不了、离开泾阳人制不了、离开泾阳气候制不了”这三大无法复制的硬性条件成就了泾阳茯砖茶的独特之处,也形成了泾阳茯砖茶的独特风格。

泾阳文化底蕴深厚,自战国晚期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近代著名爱国人士、书法家于右任,学者吴宓,诗人雷抒雁,作家李若冰、白描的家乡。泾阳也是一片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和八路军改编所在地,中共陕西省委也曾设立于此。

这就是我的家乡,虽然他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在这方热土上辛勤劳作的泾阳人沿袭着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和生活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虽然,我已经来到汉中勉县工作已有七年的时间了,这里也是两汉三国文化故里,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饮食、历史氛围,但是相比泾阳,我对他却有着一种深深的思念,因为那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牵挂,有我的家。(动力能源中心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