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季冬时节的这个周末,我坐在书房里“写作”。为什么给“写作”打上双引号呢?因为我不能算是一个专业的写手,只能是一个业余时间喜欢涂鸦的人,但我的确是在写的。
此刻,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细雨,给初冬的季节增添了更多的冷意。外子与孩子各自忙着自己的事,都不在家。书房里静悄悄的,只有自己手指敲击键盘时的嗒嗒声,像过去战争年代发报员的滴嗒声一样,想必这种比喻有点牵强。那个年代,环境是多么的艰难,随时还有被敌人切取了信号的可能,有被捕的可能。而我此刻在这里,独享一份静谧,便觉是个非常幸福的人,这会只是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在对话、交流、碰撞,整理着自己的一份思绪,一份感觉罢了。
写作是一个煎熬的过程。最初时,一片茫然,为做诗而强作愁,那是最要命的写作历程,是写不好东西的。写作是需要灵感的,这灵感就是初心,一个能静下心来思考的初心;一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还要做什么,什么还没有做好的参禅历程;一颗知道从哪来要到哪去的初心;一颗明知人生的归处,而依然对生活抱有赤子之情的初心。正应了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界之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那样一个过程。你必须日有所思,用心去记录过往,观察生活的点滴,感受人性的真善美,感恩生活的赐遇,参与伟大时代的变革,才能积累阅历,丰厚经历,多学多写,不投机取巧,或能笔下生华。
写作是一个孕育的过程。十月怀胎,一着分娩。写作也如此,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历练,驾驭文字的能力跟不上,表达不清自己想说什么,想写好一篇文章是奢谈,必须不停的写东西;有次有朋友告诉我,她每天都逼自己写点东西,不然笔头生疏了,自己都不敢下笔了。我自己算不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弄文字的人,主要是懒于动笔,想法有时或许有,但总找理由去搁浅,值到被逼的没有退路了才去写点东西,这或许也是现在人的通病。有人给我说,宁愿“搬砖”不愿与文字打交道,我很是理解她的想法。写作有时真是个“苦差”,正如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样,行一路、思考一路,写作一路。但有时,我会觉得其实人生的苦乐是并生的,没有绝对的苦,也没有绝对的乐,当你写完一篇自认为还不错的作品时,尤如欣赏初生的婴孩般幸福,这就是苦乐在其中的道理了。
因此,写作也是一个享受精神大餐的过程。自己与自己交流,在写人物时,主人公的音容笑貌会呈现在你的脑海里,在写景物时,你会在心中的那个美景里徜徉,在写杂文时,你会捋清思路,去写的有理有据。正如我这个周末一样,写了不同体裁的四个作品,并笑着与外子调侃:什么是作家,就是坐在家里写东西的人,然后自得其乐。在写的过程中一时兴起竟忘了饭点,被某人责备:还真成作家了,饭都不想吃了!
自己写一段有时也茫然一段。有朋友说,写一写会不会感到江郎才尽,写不出新意来,这也正是我的担心。因此,时不时会买些书,边读书、边悟书,边观察采集生活素材、边总结、边写作。这样一个过程,应该是写作比较靠谱的过程,否则,我们自能自说自话,文无生趣了。
写作的过程中,要耐得住寂寞,独享一份真诚、独享一份快乐,用手中的笔记载生活的点滴,愉悦自己,美好人生;用我们手中的笔去歌颂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歌颂我们比蜜还甜的日子,把我们的“写作”变得更加值得和有意义。(韩城公司 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