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又是一年粽子飘香的时节。早在端午前数日,各大超市已迫不及待的在出入口摆满了琳琅满目、各种品牌、各种包装、各种口味的粽子,让人目不暇接。
追根溯源,粽子应该是“世界快餐的始祖”!它代表更多的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习俗。端午节早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一种传统节日,近年来也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中华文化魅力的日益渗透,它已走向世界,不再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
“每逢端午献玉身,一份真情一寸心。可口非因香味美,身有正气誉乾坤。”看到这些粽子,我不禁想起乱世纷争、群雄并起、风云变幻、波橘云诡的战国时期,当神情孤愤的屈原徘徊在江边时也许没有意识到,他文横千古的《离骚》以及郁愤悲壮的自沉,竟构成了中国传统假日文化史中至为厚重的一页。2000多年来,每逢端午佳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草根布衣,中国人饭桌上总少不了备些粽子。一个小小的粽子,竟然包容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传奇典故的滋味,是苇叶的清香、糯米的甘美。我想,粽子背后更多寄托的则是国人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深厚历史情怀吧!据说人们为了不让饥饿游鱼啄食诗人的遗体,就用苇叶包裹糯米投入江水,这是一种令人落泪的祭奠。
逝者如斯夫,时光匆匆过。时光又把我带回童年,那时每到端午前放学后,我便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偷偷相约去村外的芦苇塘里采摘苇叶,那里是我们儿时的乐园。那一眼无边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曳着,远看如碧波荡漾……我们在水塘里一边玩耍一边喜笑颜开的采摘着苇叶,发现哪颗苇杆上的叶又宽又大又长,就争先恐后地飞奔过去,一阵咔嚓声,那颗芦苇就成了光杆司令,接着继续发现下一个目标。茂密的芦苇,蔚蓝的天空,和苇塘里一些叫不上名字小鸟,构成一幅美丽图画。运气好的话,还会碰见野鸭窝,每人分几个鸭蛋拿回家,也算是一种收获、一种喜悦。不知不觉中,在夜幕悄悄降临前,每人捆十几把苇叶,带着收获的喜悦,恋恋不舍的回到家中,第二天又偷偷带着同样快活的心情相约去采摘包粽子用的苇叶。
扳指细数,我已阔别故乡数十载,听父辈、亲戚讲那片苇塘早已在历史的烟尘中消失殆尽,童年经常玩耍的小河后来也已随着采矿、采石工业的疯狂开发而变得浑浊不堪,留给我脑海的只能是儿时美好的回忆。
如今市面上卖的各种粽子,虽然包装精致,拆开盒子看似色香形味俱全,但不少是用透明塑料袋包装或用塑料绳捆扎,而且里面难免添加有防腐剂或色素,充满了工业气息。也许是我心理过于敏感、过于挑剔或者是我的思想过于迂腐,但我真的不愿意败坏我对粽子的美好印象。
儿时那种用乡野气十足的苇叶、传统手工包裹、麻线捆扎的糯米粽子,让我回想起来垂涎生津……
光阴一去不复返,空留往事几多愁。又是一年五月,又是粽子飘香,只是曾经的味道再也难以找到,粽子、童年、芦苇塘、小伙伴,留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也留给我长长的叹息,让我如此怀念、如此眷恋……(汉钢设备管理中心: 王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