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同学
在新疆工作的一位大学室友打来电话,约定假期一起探望大学时期的班主任。接到预约,爽快答应,也同步计划着时间和行程。
大学毕业已近十四年,和班上同学联系的并不很多,一则由于大家分布各地,忙于工作,再则结婚生子后,应付生活,相约聚会也就不是易事。好在还有母校和老师,承载着大家青春时期最美好的记忆,也很自然承担起连接大家感情的一个纽带。共情产生共鸣,更催生一致的行动。
约定时间的如期而至,但天公不作美。凌晨四点从床上爬起来赶到机场接同学,天空飘着雪花、路面结冰易滑,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小心翼翼的走了近三个小时。好在时间把控得当,接机也算顺利。老友相见自是高兴,赶紧迎到车里,暖风开足。本来计划让他到酒店休息调整,但同学考虑天气不好,加上明天我和另一个同学还要正常上班,就又继续赶路。
再见并不陌生,车上说说笑笑,忆起在校的乐事糗事、谈及其他同学近况、说到各自生活工作,没有陌生,只有关心。
车外,雪还在簌簌飘落下。车里,大家兴致高涨。
二、豆花泡馍
西府小吃品类多且各有千秋,豆花泡馍就是其中一种。刚到宝鸡时,怎么也想不明白豆浆之中也能调味加辣,心理并不接受。时间一长,将食堂的各类饭菜进行过性价比排名后,再加上宝鸡当地同学推荐,也开始吃了起来。吃着吃着,也就吃顺了、上了瘾。
从西安到宝鸡本来也就两个多小时的路程,由于路面结冰高速封路,我们从杨凌下高速后就沿着河堤路小心行驶,肚子也开始咕咕叫。同学提议,到宝鸡后第一站就去学校跟前的市场喋两碗豆花泡馍。提议一出,我和另一位同学立马表示赞同。说话间,豆花的香味、辣椒油的香气,诱引着自己不禁咽了几下口水,似有“望梅止渴”之效。
豆腐脑、豆浆、锅盔片、咸菜、食盐、麻花、加上辣椒油和一碟小菜,就是豆花泡馍的全部配料。上学那会的早上,尤其是赶上冬天没有安排上课的早上或者周末,宿舍几人就约起到校外的市场吃豆花泡馍,碗要大的、加一份馍或一份麻花,嚼着劲道的锅盔,咽下爽滑的豆花,再喝上一口暖暖的豆浆,在氤氲的热气中感受到满足。
到西安工作后,也吃过几次豆花泡馍,但离住的地方较远,并不方便。一次外出,发现常青路上开了一家凤翔豆花泡馍,第二天早早起来吃上一大碗,颇有心满意足之感。
其实,我也并非贪吃挑食之人,但这一碗豆花泡馍,却又让我心心念念。
三、班主任
大学时候的班主任,是宝鸡当地人,七二年生人,为人平和,待学生真诚。记得刚入学时,我们班上共39人(大一第一学期末,1人休学,班上就剩38人),只有2人第一志愿报哲学专业。第一次开班会,班主任就给我们介绍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言语质朴、交流坦率。
大学期间,我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偶尔也会翘课。一日晨课,班里翘课学生太多,代课老师就记下旷课学生名单,并现场打电话叫来班主任处理。班主任逐一打电话,我和舍友匆匆起床往教室赶。到了教室门口,班主任问我旷课原因,我急中生智,谎称近日鼻炎严重,鼻塞头昏。本想着编排理由只是权宜之计,但班主任却记了下来。以后多次问我就医情况,并向我介绍缓解鼻炎的方法。每次想起此事,心里很是感动,但也有后悔。
毕业以后,和同学在寒暑假期间先后看望老师五次,每次班主任都会提前在楼下等待,并亲自做一顿正宗宝鸡臊子面。聊天过程中,她对班里每一名同学的情况都如数家珍,并关切询问我们的家庭和工作现状,并叮咛我们有时间一定要带家人到宝鸡转转。
时间在变,生活在变,但有些东西却永远不会变,比如感情,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对大家未来的祝福,永恒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