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贺海伟出生在陕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虽然是地道的农民,却给他做了有形的榜样和无言的教诲,朴实的家风成了他立行、立事、立人的标尺。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岗位如何变动,他始终保持初心,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
祖辈躬耕的黄土地上,闪耀着“初心”的光辉
“你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但是,越是这样,越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陕北是中国革命圣地的摇篮,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像所有陕北人一样,贺海伟有着淳朴善良、踏实正直、性格豪爽的性格。
在陕北,种地是农民唯一的生活来源,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写照。贺海伟兄妹4人,他是家里的长子,所以,父亲对他的要求更加严苛。在他的记忆里,父亲用他那坚强有力的背,把日头从东背到西,背着的是太阳,背负的更是责任。每天放学后,父亲都会拉着他下地干活,小小的他虽然很抗拒,但也只能望着一望无际的土地,费力地挥着手中的锄头。父亲站在他的身旁一边弯着腰干活,一边给他讲这片黄土地上的故事。
钢花璀璨的炼钢一线,淬炼着“攻坚”的决心
“工作中一定要脚踏实地,遇到困难别怕、别躲,尽全力干到最好。”1994年7月,贺海伟从陕西冶金工业学校毕业后,即将工作之际,父亲语重心长地说道。
他如愿进入龙钢公司,成为一名钢铁工人。工作中,他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在平凡且艰苦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他的曾祖父亲身经历了游击战,又在战场上入了党。在曾祖父的影响下,爷爷、父亲都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1998年7月,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工作能力,他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像父辈们那样信念坚定、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战士。
刚开始,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包工,沸腾的钢水、飞溅的钢花、嘈杂的环境并没有将他吓退。一起参加工作的工友们受不了环境的艰苦,纷纷选择离开,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每当他感觉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想到跟着父亲在烈日当头干活时的场景,想到曾祖父吃不饱饭却坚持打游击战的画面,想到自己的入党初心……面对一次次的困难和挑战,他在一次次自我革命中蜕变成长。技术员、工段长、作业长、党支部书记,他一步一个脚印干好当下,最终,成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但是他并没有改变初心,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每次检修,他都会早早来到检修现场,拿着派工单一项一项确认现场环境安全措施,再三确认无误后,他才离开转向下一个工作点,始终为员工的安全尽职尽责。
细枝末节的琐碎里,彰显着“实干”的本色
平易近人的贺海伟经常与员工交谈,对员工的性格、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小瞿的母亲身体不好,他最近经常请假在家照顾母亲,班都没好好上。”在与员工交谈时,他无意听到这件事,立即联系了小瞿的直接领导,仔细了解情况后,他买了牛奶和水果,带着党支部委员到小瞿家中探望。面对孩子单位领导的关心和慰问,小瞿的母亲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并说一定让儿子好好上班,干好工作。不仅如此,为了给员工创造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贺海伟坚持每月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现场环境治理活动,几年下来,现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使是狭窄偏僻处也由脏、乱、差到净、整、美。贺海伟事事为员工着想,处处为员工服务,凝聚了人心,带动员工以更昂扬的劲头投入到工作中。
润物无声的教导中,承载着“做人”的学问
“上学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你要跟着老师好好学,做好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贺海伟的儿子今年刚考上研究生。上学前,他给儿子再三叮嘱。
儿子从小到大的学业中,贺海伟极少参与,但是对于“做人”这个课题,他却格外看重。孩子忙于学习,他忙于工作,父子俩的交集并不是很多,但是,他总是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浸润着儿子。贺海伟老家在陕西延川,逢年过节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驱车载着妻子和儿子回老家看一看年迈的父母。对妻子的家人朋友,他也照顾有加。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是他的儿子都看在了眼里。在贺海伟的影响下,儿子学着他的样子,慢慢长成了他希望的样子,用心写好“人”字的一撇一捺,堂堂正正做新时代的正人君子。
“我的父母对我的影响最大,他们用言传身教教会我如何做人做事。”在贺海伟获得荣誉时,他总是会感恩自己的“家风”。(龙钢公司 郭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