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安全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基于人固有的松散,不受约束的自然天性,必须用安全管理的强制作用,使其始终处于正确的安全轨道。最简单的道理,当一个人接受安全的影响、其行为和意识处于安全的状态时,它将没有时间在思想上跑偏,操作上违章。长期的越抓越紧的安全管理,会将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固化到每位员工身上,使得他们习惯成自然。最后反倒变成对不安全行为不习惯,出自本能地抵触,这样就达到了安全管理的初步目标。
但是,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样,安全管理的稍许放松,就可能在不易察觉中发出“负能量”信号,使员工在原本严格的管理中感到少许的轻松,使得一些意识不坚定、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固化不强的员工找到了违规违章的突破口。如果对一些小的违章违规苗头不加消除的话,慢慢地这种不好的苗头就会扩散、蔓延,使得原本下大力气才形成的安全氛围、安全局面毁于一旦。
抓安全的“度”,在于不断“紧”的过程要把握好节奏。安全管理应该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加深、加速的“紧”的过程,这是一个大趋势,也是一个大前提,这就需要我们面对不同的安全形势,合理判定,采取不同程度的“紧”的安全管理。在事故的高发季节,安全管理措施就要密集一些,力度大一些;面临新员工入厂较多,新项目建设,就要针对性强一些。除过特殊的时期,不断抓“紧”的过程应该是缓慢的,甚至是不易察觉的,容易让员工接受的,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决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员工认识到为什么要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从氛围上使他们紧张起来,在实施管理时就容易接受。
要正确把握好日常逐步的“紧”与特殊情况时突然的集中的“紧”的关系。日常逐步的“紧”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为突然的集中的“紧”做铺垫和准备;突然的集中的“紧”是为为了应对特殊的时期,要有针对性,要不失时机地达成“质”的飞跃,也是对日常逐步额“紧”的铺垫作用的具体应用,实现“厚积薄发”;突然的集中的“紧”之后的相对平缓期——日常逐步的“紧”,也是一个巩固和消化的过程,是为下一阶段集中“紧”形成质的飞跃的新的准备。因此,安全管理应越“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