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母亲牌“腊八面”
发布日期:2022-01-10    作者:赵世平    
0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中的腊月天。只要进入腊月,日子就像翻书一样,很快就过去了,这意味着离过年也越来越近了。腊月的人们是忙碌的,也是幸福的,腊月天总给人一种充满美味和吉祥喜庆之感。年的脚步渐行渐近,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也越来越深。

我的老家在渭北的一个小村庄,在我们老家,一直有这样一个习俗,腊月初五喝五豆(五种豆子熬成的粥),腊月初八吃腊八面。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腊八面。今年由于我粗心大意,加之我不太讲究,直至过了腊月初五,才想起竟然没有喝五豆。只能想着后边如何吃一回就像母亲那样做的“腊八面”我的口福。

说起“腊八面”,我小时候头脑中总把这几个字当成广播喇叭“喇叭面”,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叫做“喇叭面”,直至上学后,才明白“喇叭”即就是“腊八”。回想起小时候幼稚及无知,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好笑。那时候,母亲总是爱说谚语“五豆六豆,喝了都有;吃了腊八面,就快过大年。”“喝了五豆,长一斧头;吃了腊八,长一杈把。”对于这些谚语,我那时也是似解非解,但一直都牢记在心,而对于这碗和新年连在一起的“面”,我在童年时代却是非常渴望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家里没有多少存粮,平常都是玉米面、小麦黑面、菜团充饥。只有到了腊月初八,才能吃上很好的面食,所以心里特别盼望腊月的到来。儿时记忆中的“腊八面”在母亲的制作下总是那么津津有味。每到腊八这天,母亲早早洗净红萝卜白萝卜,切成小丁块,到村里换豆腐人家割上2斤豆腐,切成块,葱切成段,锅里放些自家压榨的菜籽油,灶台下架上柴火,油烧热了,放入葱段,加些辣面,把红萝卜、白萝卜丁、豆腐块倒进炒锅,爆炒一会儿,放些盐、花椒粉,加些酱油,之后添一瓢水,待锅里的红白萝卜丁、豆腐块、粉条子在沸水中翻滚一会儿,舀出盛在盆里。这样,一顿香喷喷令人嘴馋的腊八浇头菜就好了。紧接着,母亲会用攒了好长时间的不黑不白的小麦面粉,擀上一大剂面,切成细条形的韭叶面。等水烧开,然后下在锅里,煮熟后一人捞一碗,浇上香喷喷的腊八菜,真的是美不胜收。而在吃面时,我因为是家里最小、身体最弱的孩子,母亲在盛饭时,总会多给我舀些腊八浇头菜,一直到现在,我都感觉那时的腊八面真的好香好美。

记忆中那个年月的腊月天总是冷得出奇,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冰溜子常常在房檐吊着。母亲总是将炒制的剩余的腊八菜放在盆里,冻成冰块,这样不用担心腊八菜变质,这宛如天然的冰箱冷冻室,能让我们家一个冬天就能吃上好几次。在那个贫瘠的年代,一年又一年,母亲就是这样想方设法让我们全家吃饱吃好。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各种美味随时都能吃上,各种佳肴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自己也经常会做一些以及会点一些类似于“腊八面”的臊子面、菜面,却感觉这些精工细作的桌上品远远比不上那母亲的柴火味香醇。

后来上学了,从初中就开始住校,再后来到高中、出门在外参加工作,很多时候都是遇有腊八节不放假也回不了家,母亲的腊八面也就成了心底的“念想”。而自我成家后,一直漂泊他乡,更是难遇腊八节回老家。尤其在最近几年,每当腊八节拿起手机,屏幕上大多出现的是对“腊八粥”的回忆和赞美,而我却没有入乡随俗的喝“腊八粥”,不喝“腊八粥”,却吃“腊八面”,因为我心底里,还是一直馋那一碗母亲牌“腊八面”,亦或“喇叭面”。(龙钢公司 赵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