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读《活着》,是高中时候的事情了,那时候读它除了感到对福贵这个老人一生的悲凉外,似乎再找不到更多的共情。然而在渐渐地面对成长与生活的时光里,我愈发认识到活着这两个字对于人生当中的难得与值得。
余华先生在序言中写道:“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关于活着这样沉重的话题,我大多是不愿意去深思的,正如许多忙碌在生活中的人一样,我尽力地活着,却从未去思考何为活着。
在余华先生的这本小说里,前半生的福贵算得上是一个圆满幸福的人,一家人过着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然而生活中来的变化总是突如其来,亲人的一个个离世,让福贵对于生活多了许多的无奈与悲伤,我以为这样的一生算得上是一种惩罚了时,那个叫苦根的孩子也该是这位老人生命中的救赎与希望。然而故事结尾往往没有那么随人愿,饿惯了的孩子对于豆子的向往居然让一条鲜活的生命在此消逝,我几乎无法揣摩当时的老人的心情,那是多么无望。然而在这样的苦难里,这位老人依旧坚强地活了下来——和一头老牛一起。福贵不如他的名字那样吉祥,端端是一个悲苦的命,可在此后的时光里,福贵和另一个福贵一起走过了许多许多年。
我无法联系到自己的身上,我以为自己的生活算得上是平凡,却也比福贵要好的太多,可是我也时常达到共情,私底下认为自己有时却比福贵还要孤独,在这样的时代里,迅速的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差距被不断放大,人们都在用力的活着,却始终觉得自己活得不够好,在这份不满足里,包括了人们对于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巨大向往与憧憬。
后来,我偶然刷到一个视频,同样是一个老人,孤零零的活在现在的生活里,他们许多人说,这是现实版的《活着》,我那时便忽然明白,《活着》当中的福贵也不过是来来往往的人们,当中那些承受苦难而不言弃,依旧质朴的一个缩影。我们时常为了生活而哭泣,甚至感到绝望与悲怆,然而在每一天太阳再次升起的那一刻,人们又再次收拾好行囊,微笑的用尽全力地去面对生活,我想,这就是活着的意义。(汉钢公司轧钢厂 皇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