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小年祭灶
发布日期:2021-02-01    作者:付小林、田锐    
0

“小年”是春节的前奏和序曲,是红红火火的中国新年的倒计时。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也叫“祭灶节”,很多地方流传着“小年祭灶”的传说和民俗。说起小年祭灶,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说的是灶王爷深入民间,体察百姓生活。传说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会上天去通报每个家中一年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人门便以糖饼、年糕、枣、栗、胡桃等祀灶神,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同时鼓励老百姓克勤克俭勤劳致富。在我的老家铜川,则是用一种独特的祭品——油饦饦,来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心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勇敢追求。

常言说:腊月二十三,小年到凡间。迎新辞旧岁,祭灶保平安。在小年这一天,母亲会早早的用瓦盆和面,然后放在炕头,用被子捂住。因关中地区气温都在零下5-6度,室内比外面高不了多少,不放在热炕上面发不起来。接下来母亲会把家里和厨房的角角落落打扫干净,特别是把灶台(我们俗称灶火爷)收拾的干干净净。说起瓦盆,因为我们家离耀州窑的传承地“陈炉”不远,村里家家户户都用青黑色的瓦盆来当面盆,老家有一种说法,谁家的面盆即光又滑,说明面盆用的时间久,同时彰显这家女主人勤俭持家。
油饦饦就是小圆饼,和陕西的肉夹馍的饼子是一种,相比较小,也更加精致。母亲在做的时候格外的用心,她先将面揉成面剂子,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圆饼,再放入芝麻、葱花、辣椒面、油和春天采晒的花椒叶,再卷起来,用刀切成小段,用擀面杖擀成小饼,放在锅里烙熟, 我们当地称为油饦饦。

小时候在家,母亲做油坨坨的时候,我和姐姐总是争先恐后的想要去帮忙,而母亲总是不让我们插手,怕我们捣乱。其实我们是因为嘴馋,那种香味总是能勾起一肚子的馋虫,但也只能坐在炕头静静的看着母亲一人在那里忙活。油饦饦做好后,母亲会在灶房里摆上香案供桌,再摆上供项糖果物品和刚出锅的油饦饦,让父亲和我,跪拜在香案前,毕恭毕敬的将点燃的神香插在香炉的正中心位置,深深的作揖,内心默默的祈祷,随后叩首跪拜,恭送灶君去天庭述职,盼望玉帝下旨,恩准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全家一年无病无灾平安幸福。

小时候不懂那些,总是惦记着桌上的供品。长大一些会觉得母亲有点迷信。直到成了家,有了孩子,才明白这并非迷信,而是人们的一种寄托和希望,是五千年文明礼仪,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母亲在为整个家庭祈福,也是让我们有敬畏之心,告诫我们在外行好事,善良之人天必佑,真诚之人有后福。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诗》里写到:古代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来典祀。祭灶,是趋吉避凶,是隐恶扬善,终究拜的也不光是灶炉头顶的神仙,更是心里头的希望。人们非常虔诚的祈祷寄希望于灶君,希望玉帝赐福老百姓居家安康,阖家欢乐,勤劳致富,安享太平。赐福祖国繁荣强盛,财运亨通,国泰民安,疫情散去尽是春。(韩城公司 付小林 田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