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读《我们仨》
发布日期:2020-11-26    作者:谢倩茹    
0

读《我们仨》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生活在一起。”

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我们仨》

这像是杨绛先生的一场梦,梦里面有着丈夫钟书先生和女儿阿圆,还有着各种各样对他们的生活有影响的人出现,但梦终究是自己的,那些梦醒后无法承受的失落,也确是旁人无法理解的。“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最终,与家人的“失散”只能让杨绛先生独自面对生活,也让她无法再挽着丈夫的手一起出门“探险”。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这是杨绛先生在书中对与自己一家人的总结。是啊,这也许就是那时候那些气节孤高的文人墨客的生活写实,他们不求自己的一生有太多精彩的经历,只求三餐温饱,结发在旁,儿女傍膝,每晚团座一桌,捡拾着一天的“石子”,偶尔有几声放声大笑,自在而又安逸。可是,对于杨绛先生和钟书先生乃至他们的女儿阿圆这种对于在自己的学习领域都有着很大成就的人,这种生活却是在他们一生中也没有经历过几次的,他们三个文人组成的家庭是很幸福的一家,相亲相爱,彼此又可用言语逗趣。但那些年生活太艰难了,不得不拮据度日。在叙及他们的为人处世方面,杨绛先生几乎不着文字明说,但在胡乔木那段,说了一段话却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做冷板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做绳子使用”。钟书待乔木同志是把他当书,这段话颇有点意思。文人谈同样的事情,总是多了一点文雅形象之感,但又绕了个弯,不言尽,留有余味,让人难以捉摸。

钟书先生因为工作,并没有很长时间的陪在女儿身边,可在后来女儿阿圆稍大些却发现她的很多动作与父亲不谋而合,这甚是逗得妻子打心底里乐。而到再大一点,女儿便于父亲一起联手“对抗”母亲,母亲是个爱整洁的人,可是他们两人却“同流合污”总是让母亲恼火,但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地摆正了那些被他们捣乱的衣物毛巾。原来这些文人家庭之间的玩笑,也与我们无别,一点和挚爱之人的对抗,也让生活充满了许多颜色。

杨绛先生总是以老顽童般的形容来说自己的丈夫钱钟书,而说到自己女儿是却是借丈夫与爸爸的口对女儿的夸赞之词滔滔不绝,也许是她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夸赞自己那么优秀的女儿,总之,每每在写到一家三口的或者几天团聚的情节时,总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而杨绛先生与丈夫钱钟书各自的两个家庭碰撞的时候也更让人感受到了来自于书香门第的融洽家庭氛围。

年轻时候杨绛先生和丈夫钱钟书总是把自己未去过的地方都叫做“探险”,而把坐在饭桌上说白天经历的事叫“捡石子”,可“风华是一指流沙”,几十年的共同生活并未改变钟书先生的那种“格物致知”的精神,却因年华的流失和晚年被打入“牛棚”落下了病根。钟书先生于一九九八年岁末去世,而女儿阿圆也因病于一九九七年早春离世。

《我们仨》的最后一个长梦为“我一人思念我们仨”这是杨绛先生晚年的写照,而当自己清醒的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的时候,家在哪里,对于在《我们仨》这本书中的杨绛先生来说,只能继续独自寻觅归途……(创新研究院 谢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