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了,叶子最先感受到秋天的脚步,为了迎接秋的来临,它急忙卸下浓绿的装扮,换上属于秋的颜色,虽红衰翠减,但一眼望去,一叶知秋的世界更增添了别样的景致。门前那棵老榆树深谙世事,秋一来,它便整装待发,迫不及待地想在这秋风落叶之时,展示出它苍劲老练的风姿,风吹过时,泛黄的叶子扑簌簌地往下落,瞬间让人有种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意境。
这棵老榆树是曾爷爷种在老家门前的,陪伴老一辈人走过了最为艰难的一段岁月。榆钱学名是绵竹榆,因为果实酷似铜钱,得来了榆钱的名号。榆钱曾经是许多乡下人的救命“粮食”,在饥荒年代救了许多人的性命。关于榆钱救人的故事,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无论是在夏季的夜里,还是秋收的夜里,老人们总要谈起榆钱,津津乐道。
据说新中国刚成立时,农村人的日子过得很辛苦,饥饿始终如影相随。那时候衣服是家里的大娃娃穿小了,再留给小娃娃穿,直到一件衣服再不能称之为衣服,才被剪成抹布或者作为缝补的衣料,填补到别的衣服上,但衣服的缺少对于他们并不是最艰难的,最艰难的是吃不饱饭。那时,他们的肚子时常要唱空城计,“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吃不饱饭,人就心慌,人一心慌就无法专心做事,所以他们想方设法找东西填饱肚子,先是到地里挖野菜,然后就盯上了房前屋后的榆钱树。
初春时节,青黄不接,地里既没有野菜,家里也没有实实在在的粮食,他们就跑到榆钱树下去捋榆钱。春天到来的时候,气温升高,榆钱树就会长出嫩嫩的榆钱来,榆钱嫩绿,也水灵灵的,这时他们便迅速行动起来。榆钱等不了人,如果捋得晚了些,榆钱就老了,老了的榆钱就发苦,不容易下咽了。榆钱长出来后,他们便争先恐后地爬上榆钱树上,捋下一串串的榆钱来,或是直接生吃,或是做成榆钱馍,或是做成榆钱饭,用来充饥。老人们说摘榆钱摘得时间长了,袖口上都被榆钱染成了绿色,那种颜色很难清洗,久而久之,袖子就变得坚硬,但从没有人把不舒服的袖子放在心上,比起这些,填饱肚子才是更实在的事情。我也吃过榆钱,老实说味道并不好,虽然有些甜,但甜味终究掩饰不住榆钱内里的苦涩,不过榆钱做成的馍馍和榆钱饭却是异常地香,每年到了榆钱生长的时候,都要回老家去“忆苦思甜”,尝尝榆钱。
榆钱在乡下是非常不起眼的一种树木,形体不是很好看。除了主干稍显笔直外,其他枝条杂乱无章,又很纤细,并不显得挺拔,也不俊俏,虽外形普通,但却掩盖不住它的功绩,因为它曾是一代农村人赖以生存的“粮食”。
榆钱叶,榆钱馍,离了榆钱不能活。一年又一年,榆钱叶子黄了又黄,但不管怎样的时过境迁,榆钱的事迹永远留在了许多人的记忆中。(汉钢公司计量检验中心 翟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