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候意气风发,总是天马行空,还记得常常和好友夜聊,聊憧憬的公路旅行、喜欢的女孩、计划的潜水与热气球……而成年人的世界,好像充斥了太多的无奈与无辜。那些幻想,终究兑换成茶米油盐酱醋茶、兑换成朝九晚五。
某天早早完成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想着不如看本书吧,在现实中浸润太久,在书里感受不同的玫瑰人生吧。拆开不知何时买的一本传记——《时间的噪音》,便细细读了起来。
读完抬头时,夜早已深了,而我恍如隔世,才从苏联的岁月里缓缓清醒。
“1973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列宁格勒某处公寓楼里,一个男子在电梯门前等待着。男子三十出头,戴着眼镜,脚边靠着一个小行李箱,他们总是在午夜来抓你,与其穿着睡衣被从公寓里拽出来,他宁愿收拾妥当,一夜又一夜守在电梯门前,等着被捕。”
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别扭又传奇的一生,被浓缩在了他半夜收拾好行装在电梯门口等待被捕 的的身影。经过斯大林、赫鲁晓夫等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对艺术不同的专制,肖斯塔科维奇在妥协与对理想的坚持中寻找到平衡,歪歪扭扭向前走去。
他是一个懦夫,历史的低语如是说。可是在我看来,他是勇敢又清醒的追梦者。
中国文化里似乎更推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于是乎,屈原在自己的家国理想被践踏时纵身一跃;于是乎,李白在自己的政治理想被无视时远走朝廷……我欣赏这样纯粹、孤注一掷的勇士,但他们却只能活在自己理想的乌托邦中,当沾染上现实的尘埃后,他们选走逃离游走,或者身死山河。
肖斯塔科维奇向苏联体制妥协,向艺术专制妥协,他为了政治,作了许多红色歌曲,无数人骂他懦夫,斥他玷污艺术。最让人感到难得的,不是为理想献身,不是妥协现实,而是在认清现实的污秽之后,还坚持着自己的最纯真的梦想。肖斯塔科维奇在夜深人静无人问津的时刻,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艺术创作,成为至今也享誉全球的作曲家。
我恍然明白,这个世界并非是简单的非黑即白,不是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中做一个两难抉择,我们可以选择在现实中歇脚,但是在偶尔得空的时候,也可以把自己的心高高放飞,让其追求激情与冲动。重要的不是你现在的处境,而是你在现在的处境中是否还有一颗敢做梦敢拼搏的纯粹的心。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他。肖斯塔科维奇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勇敢,向现实妥协,却为自己的理想腾出一块永不被任何污秽打扰的纯粹之地。
困在现下的生活久了,就以为生活只是眼前的一隅,如是这样,生活便过得越来越小。记得在不那么繁忙的时候,看看书、旅旅行,生活便鲜活起来。(韩城公司 刘元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