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市面店铺上琳良满目的各式各样的粽子,还有形类各异且大小不同的“香包”,加上那一声声传遍四方的叫卖声,我知道今年的端午佳节就要来临了。
端午节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具体的来源也是各有说词,虽然几千年来这一节日已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但因各地风俗的不同,却有着很多不一样的端午习俗。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又是另一番景象,尤其是儿时的端午,让我念念不忘。
那时候,农村的经济还不是很好,过端午节前长辈们都会按照村里的习俗,准备过节的物品,当然主要是购买一些基本的原材料,剩余的都靠手工完成。首先就是包粽子,长辈们一般都会利用逢集的时间去街道上买一些粽叶、糯米、红枣、豆子等原材料,在端午的早上,由奶奶带头、母亲帮忙,开始包粽子,由于长辈们继承者包粽子的基本方法,他们的操作也都很熟练,在原材料备好后,就包出各种馅儿的粽子,有豆沙味的的、有红枣味儿的,也有水果味儿的等,在包完后就放入锅里进行蒸,在一定时间后,粽香就飘得满屋子都是,出锅的那一刻更是香气四溢,让人馋的口流直水,尤其是孩子们更是期待满满,稍微晾一会儿后,每个人就快速的剥开粽叶,让后尝一尝,而不同的味儿也满足了孩子们的不同喜好,嬉笑声、畅聊声更是响彻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其次就是各家各户还会做甑糕,做甑糕是一个细活儿,也是一个熬人的活儿,在做的过程中,需要小火慢炖,长达几个小时,经过慢炖后,糯米白皙如雪,枣儿黑红耀眼,色调——白黑互浸,水乳交融般,吃起来口感口感更是黏绵可口,甜而不腻,喜得全家人的喜爱;再次就是做香包,一般早饭过后,大人们就开始制作香包,这时候村里的人都会相互窜门,拿着提前准备的布料、针线、香料等,坐在门前的小院里或者树荫下,开始一系列的手工制作,那时村里人制作的香包基本都是自给自足,一般也都是给孩子们制作,针线活都是妇女们的强项,一两个小时后,每个人的面前都会放着几只颜色不一的香包,这也算是长辈给后背门的礼物,回家后就一一给自己的孩子挂上,据说香包可以驱赶蚊虫,防止蚊虫对孩子的伤害;最后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吃顿饭,而这顿饭菜必然是量多又可口,一吃往往都是很长时间,一家人在一起谈笑风生、高高兴兴。
饭后,村里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公路上、山坡上进行一番游玩,就当是农忙后的短暂歇息,见面后也都会谈论一番,聊聊家里的收成,谈谈农忙后的计划等,孩子们则是你追我打,玩的不亦说乎,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天黑。晚上都回家了,都还是意欲未尽。
这就是我儿时家乡的端午节,虽然很平淡,但却充满了无穷的乐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村里的端午节更多的是以孩子们回家探亲为主,陪陪家乡的父母亲,当然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像粽子、甑糕等更多是以购买为主,吃的东西也都是大鱼大肉,大人、小孩窜门的也明显下降。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在我记忆里那些端午的琐事却一直是我美好的记忆,每每想起都难以忘怀、难以割舍。(韩城公司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