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流水,又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俗称“粽子节”。国人吃粽子由来已久,追溯起来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话说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诗人屈原在写下绝笔之作《怀沙》后,来到汩罗江边怀抱石头,纵身一跃投江自尽。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将他的殉难日定为每年的端午节。今天,端午节已成为中国的法定传统节日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伴随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的日益渗透而走向世界……
端午吃粽子代表的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它的背后包含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隐含着人们对屈原的深情追思和无限缅怀……
如今,每逢端午节来临前,各大超市就已迫不及待的在醒目位置摆满各种品牌、包装、口味的粽子,让人目不暇接。看着那一只只玲珑精致的“世界快餐始祖”,人们似乎已透过那层包装闻到了糯米的香甜而口舌生津……这一只只有棱有角而又可爱的小粽子,使我不禁想起儿时母亲包粽子时的情景。但见母亲熟练的把那挺括的苇叶卷成尖筒,在淘洗过的乳白的糯米里掺加适量的红豆、绿豆、牛眼豆、豆沙、蜜枣、花生仁、核桃仁、葡萄干等食材,搅拌均匀后用勺子舀起倒进卷好的苇叶筒内,拿一只筷子将苇叶筒里的米捣实,然后用灵巧的双手将粽子包成三角立体状,用细麻线绑扎好放至锅内,约莫包够多半锅的数量时给锅里添水,水漫过粽子两指节高为宜,则开始烧水。水烧开后再煮至两三个小时,满屋已飘溢出沁人肺腑的粽香。然后在锅里焖一夜,第二天揭开锅盖捞出,蘸着白糖或蜂蜜,无论是热吃或凉吃都非常可口、营养。
“碧装束裹三角尖,玉带一缕腰间缠。未解罗裳清香送,无限诱惑在里边。”而今,我远离故土,身居都市,尽管每年端午前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包装精美、种类繁多、口味不一的粽子,有甜的、咸的,有荤馅、素馅……看似色味香形俱佳,但不知是因为我美食吃的多了味蕾退化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却再也吃不出儿时那种用乡野气息十足的苇叶、传统手工包裹、细麻线捆扎、木柴火烧煮出的糯米粽子的香甜味道了!
母亲做的粽子香醇可口,时隔多年回想起来仍会让我条件反射般的泛起丝丝口水。而每当我吃粽子时,脑海中也总能浮现出诗人屈原那高瘦的背影,和他站在江边那悲壮的神情以及他那奋不顾身的一跃。
年年岁岁过端午,岁岁年年粽飘香……(龙钢集团 王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