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牵挂”是父母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去外地上学时,母亲用自行车送我去汽车站。我拿着车票上了车,母亲在车窗外面嘱咐我,要按时吃饭,晚上早点睡,和同学不要闹矛盾。我坐在座位上有点不耐烦,催着她赶紧回家。她悻悻地转身,但还是会不放心地交代我到了学校给家里打个电话。当然,最后会加一句,我们在家里很好,你照顾好自己,别牵挂。
父亲也会送我去车站,没有过多的话语,只说一句,钱不够就说。还有,别牵挂。
刚工作时,我每周回一次家,父母都是提前问好我想吃的饭食,我一到家,就坐在饭桌前大快朵颐,吃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而母亲就坐在旁边和我话家常,父亲在厨房捣鼓他的“创新菜”,期间我会跟他们说说在单位发生的琐事。吃完饭我们会出门遛个弯消个食,顺便看看家乡的变化,哪里又起了一栋大楼,哪里又添了商场。
周日下午吃完饭我就又要回单位了,父亲和母亲骑着电动车载着我,我抱着鼓鼓囊囊的背包,到汽车站道别时,依旧是千叮咛万嘱咐之后的那一句“别牵挂”。但同时会加一句“有啥事我们微信上随时说”。微信是那个时期父母学会的新技能,是让他们单位的小年轻给指导的,比打电话方便,还能视频语音聊天。
于是“别牵挂”成了我和父母微信聊天的结束语。
工作了几年,我有了车,回家反而没有之前勤快。每到周末,要么加班要么和朋友聚会,父母在微信上给我发县城的变化,西汉高铁马上要开通了,从县上到汉中只要十七分钟,牛头坡上的梨花开了,有很多外地人过来观赏。我也会给他们发我去定军山,去武侯墓,去诸葛古镇的照片。
见面少了,交流却没有就此减少,他们需要什么不方便购买,我就立即在网上下单。“别牵挂”貌似说的少了些,因为网络上的交互,让我们彼此知晓对方的情况。
去年,母亲退了休,有了大把的闲暇时光,于是便经常跟我来给我做饭陪伴我。母亲坐大巴车有些晕车,我花了一点时间给她教如何在网上购高铁票,她有一天很开心地跟我说,当天因为时间太紧没有去自动取票机上取钱,她拿着身份证竟然也坐了高铁。结束后感叹一句,真是太方便了!
母亲退了休,但是依旧对新鲜事物保有好奇心。我上班期间,她学会了怎样骑共享单车以及用支付宝、微信手机付款。我下了班,吃过饭,她拉着我去骑单车到江边锻炼拍照,回来的路上用手机支付购买第二天要吃的蔬菜和水果。她还会看视频学习健身操以及为喜欢的明星投票打call,现在有很多的网络新词反倒是母亲给我解释含义。
周末,我们一家人会开车出去在周边游玩,母亲事先查好攻略,让我父亲买好出游要用的东西,一路上听着音乐看着沿途的风景,聊着天或者不说话,都很好。
“别牵挂”父母说得越来越少,因为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韩城公司 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