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生于上世纪50年代,那时,国力远不及现在,他们幼时经历了不同的苦难,心中却有同有一个“大学梦”,也许,这也是很多50后共同的梦想。
父亲幼年丧母,少年丧父,长姐远嫁,早早便辍学在家,十几岁就开始自谋生路。以前父亲常常遗憾地告诉我:“我小时候算术学得特别好,老师经常表扬我哩!要不是家里穷,我也能多读些书。”与之相比,母亲算是比较幸运的,她虽家境贫寒,但外公外婆还是“咬牙”让她读到了高三,后因家中姊妹多、读书负担重,再加上农村自古便有早嫁的习俗,因此,高中一毕业,母亲就嫁给了父亲,从此便与大学无缘。看着曾经一起上学的很多同学上了大学,走出了农村,实现了梦想,“大学梦”便悄然在他们心底生了根、发了芽。
从我记事起,父母便格外重视我们兄妹三人的学习。为了更好的听英语,母亲给我们买了全村第一个复读机;为了扩展知识面,父亲给我们买了全村第一套百科全书……无论负担多种、日子多苦,他们都会竭尽所能,给我们买最好的学习用品、最好的学习资料。
作为家中的老幺,我是幸运的,因为在学习上,不仅有父母的教导,还有兄长的关怀。至今仍记得,幼时母亲陪我写作业、二哥给我讲卷子、大哥考问我英语单词的场景。即使我后来上了寄宿学校,父母也不忘时刻关注我的学习,在外上大学的哥哥亦不忘写信鼓励我。甚至为了让我更好的学习,高二的时候,父亲让母亲在校门口租了套小房子,陪我读书。每天晚上十点下晚自习时,母亲在黑夜中、在风雨里等待的身影深深印在了我心里。那些年,“只要你们好好学习,让我和你妈做啥都愿意”,成了父亲的口头禅。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兄妹三人先后于2000年、2003年、2009年考上了大学。在父母的支持下,二哥和我又分别在2008年、2014年考上了研究生。忘不了,每一次拿到通知书时,父母脸上幸福的笑容;忘不了,每一次送我去外地上大学,走进校园后,父母走走停停,眼睛不放过每一个角落,想把每一处都记在心里的情形;更忘不了,每一次道别时,父母那不再年轻的背影……历经数十载,当鬓发渐渐斑白,父母的大学梦,终于在儿女身上实现了!原本不善言辞的父亲突然话多了,逢人就说,“我当了一辈子农民,孩子们都争气,三个娃娃都考上了大学,两个还读了研究生……”
大学梦的实现,不仅源于我们全家人的努力,更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犹记得,2002年,我要上五年级了,父亲一大早带我去学校报名,时任班主任的焦老师告诉他因国家政策这学期学费只有几十元,父亲情不自禁的感慨:“国家政策真是好啊!”这一年,国家为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还记得2014年,国家取消公费研究生,正式开始向秋季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而我正好这一年入学。虽然没有了公费名额,但是依照国家新政策,学校每个月会给每位研究生发600元补助。毕业的时候,光补助我就领到了18000元。
改革开放40这年来,从颁布《义务教育法》到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开放高校招生年龄限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国家政策不断完善、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教育问题的解决不断取得成效,一代又一代的大学梦得以实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受益者。
人不能忘本!从今往后,无论我身处何方,无论我身兼何职,不会忘记党和国家的恩情,不会忘记老师们的教导,不会忘记父母的养育,不会忘记兄长的帮扶。惟愿初心不改,拼搏不息,奋斗不止,恩情种种,终生不负!(汉钢公司设备管理中心 翟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