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80后,但对90年代炼钢厂第一批炼钢人的故事情有独钟,听了一遍又一遍,都耳熟能详了,但还是百听不厌、骄傲不已、感动不已。
那时,他们还是二十刚出头的年轻小伙,大多都是刚从学校毕业或退伍,对什么是炼钢、怎么炼钢更是一无所知。其实,就是当时在厂里的老员工也对炼钢的工艺流程也不懂,更不知道炼钢炉长啥样!按照公司的安排,厂里就安排一批又一批的的员工到临钢、安钢那样的大钢厂去学习!每到一个地方,看着那阔气的大门、雄伟的厂房,他们无不惊奇的看着,忍不住会想,“我们的厂子什么时候才能发展成这样?”当时,一共去安钢学习的有57人,对于他们来讲,既兴奋又自豪!一位老工回忆说,刚走近安钢时,他们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大开了眼界!第一次走进炼钢车间,就被那热火朝天,气势磅礴的场面吸引住了。庞大的转炉张开大口,喷射出的熊熊烈焰,烤得人炙热难耐,虽然紧张的生产场景让他们看的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对新知识、新工艺的好奇!正当他们看得出神时,横跨在厂房上空的行车轰隆隆地开过来了,他们急忙抬头向上望去并匆匆向后退了两步,只见驾驶室里端坐着一个扎小辫的女工,在地面人员的指挥下,轻松自如地吊起一捆钢材,向车间的另一头开去。看到这些,他们眼里不禁充满了佩服和赞叹!师傅看到这些,自豪的告诉他们:“大家看,这些钢材将会陆续运往全国各地!”看着那一摞摞钢材,他们各自暗下决心,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向安钢工人好好学习,尽快掌握炼钢技术,回厂后为龙钢的生产建设服务。
一开始,不管是3CT、中包工、大包工,还是推钢工,为了能够学得真本事,他们又是拿起扫帚将平台上角角落落大扫的干干净净,又是领钢渣覆盖剂、修摆槽,又是给师傅们端水、泡茶、买烟,基本上把每个师傅区域的杂活、累活全包了。后来为了能够尽早的进行实践操作,大家又想着各种“贿赂”师傅的招数,就利用下班的时间请师傅吃饭、喝酒、聊天,但当时生产任务重,生产节奏紧张,怕影响安全生产,一开始师傅怎么也不同意,凭着持续的软磨硬泡,磨着磨着师傅们的心就软了,最终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带着他们偷偷的操作。
那段时间,尽管很艰苦,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安全员高明生每每回忆起来,心里都是满满的激动和骄傲,还有些许有趣,艰辛,和惊心动魄。
有趣的是,他们刚到中包浇钢区时,什么都不懂,看着新奇,有位同志就问带队师傅,“他们拿着棍棍在哪干啥呢?”
师傅回答说“那是在捞渣。”
“捞渣?都没网网咋捞?”
这件事就是现在想起来都让人捧腹不已。
艰辛的是,90年代的住宿、设备,还有区域环境都十分恶劣。
惊心动魄的是,在大包区,当时他们三个人在帮师傅干活,突然钢包包壁漏钢了,漏口正对着中包方向,钢水像岩浆一样往下流,师傅看到情况后,立即连声大喊到:“快跑!快跑!漏钢了!”由于区域空间窄小,雷会林跑在最后没来的及下大包平台,飞溅出来的钢水溅在他头上的竹制安全帽,将他的安全帽给烧破了,头发也烧着了一块,当时如果再晚点,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在想想都让人后怕。
那个时候,师傅对他们是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记得有一次中包套眼,那时还年轻的燕江涛看到已经有几个人上去修理了,就没有上去参与。这时,师傅走过来瞪着问他;“小燕,你知道什么地方出毛病了”?他说:“套眼了”。“那你怎么站在这儿不看师傅们如何处理故障?这个样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你以后回厂后要独立工作,不但要学会拉钢技术,还要学会排除各种故障!”听了师傅急促的批评,使他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从那以后,只要设备出现故障,他都主动地配合机修工人拆装零部件,熟悉各部分名称,有时更是主动放弃休息,参加全天的检修工作。
经过10个月的艰苦努力,大家终于都能够独立操作了,他们也带着学习到的累累硕果回到那梦想即将开始的地方,用自己的双手去打造那属于龙钢人的钢铁梦,用汗水去抒写那属于自己的钢花飞舞、铁水奔流的篇章。
这群刚出初茅炉的小伙,也许并不知道这已经是自己人生路上的新起点,或许他们也并未做足充分的准备去迎接这一挑战,但是,正是那一瞬间的选择,那个平淡的选择,却开启了让他们永不后悔、一辈子的使命!也正是那个简单的选择,他们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书写了自己的青春理想、光荣与骄傲!(龙钢公司炼钢厂 贾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