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隆隆的火车声震响了我们村,庞然大物的它如同悠闲的老人,抽着烟锅,带着节奏和韵律穿过村西头,向着朝阳仰天长啸。它的声响富有律动,好像是在列队报数,又好像是在唱响红歌,而对于村里的人来说,这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满足。
铁路从村西头路过,叫西韩铁路,也是现在的西侯铁路。第一次修建是在五十年代,人挖、手推车推土,石头滚子碾, 生产力落后,没干多少时间,就下马了。第二次是七十年代,人力架子车拉土,链板“东方红”拖拉机碾压。直到2015年,第三次拓宽修改双轨铁路,挖掘机挖,汽车运,人少效率高。西韩铁路七零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通车,是为了纪念毛主席生日而特别安排的,从那以后,家乡告别了没有火车的历史,韩城的煤炭以及农副特产又多了一条销售途径。
我家住在村西头,离铁路线很近,因此与铁路相关的人与事,结下了不少情缘。听父亲讲,七十年代修铁路,家里住满了修铁路的蒲城民工,房内地上铺上麦草,就是通铺,就是宿舍,人多地方小,条件十分艰苦。同时,家里又是修建“营部”,天天人来人往,相互问候,关系融洽。父亲好客,广交人缘,虽然过去好长时间,也能忆起多数民工朋友的姓名,还有一些时常联系的,逢年过节相互祝福,追忆青年时光。
父亲讲过,铁路修到家门口时,绝大多数人都有坐火车的欲望,小孩的愿望更强烈。为了安全着想,家长劝小孩们不要到修铁路的地方去,但还是管不住。白天上学不能去,下午放学后,等上几个钟头,悄悄地爬上蒸汽火车疯上一回,然后偷偷回家,随后的时光也是快乐的。铁路修建期间用的是工程火车,走走停停,停的多,走的少,倒也安全。
火车正常通行后,看到火车的时间也就多了,孩子们放学后,给家里猪割草,借机到铁路上玩,在铁道上走平衡木显本领,还有跨枕木比赛,好不欢快。但更多的是看火车过往,一览磅薄气势。
如今,蒸汽机声已然消失,火车更换好几代。尤其是近几年,铁路成了双轨,机车电气化,输送能力、客运能力大幅度提升,发展变化与日俱增,火车声也变得铿锵有力,村民的脸上更是满溢着幸福。
我的童年没有蒸汽火车,但它带给我的快乐如父亲的一样多。
望着铁路旁高高的栅栏,回想昔日泥泞的道路变成水泥路,跨越铁路的桥由三、四米变成十多米,家门口的水泥路宽阔平展,太阳能路灯林立路边,这一切的一切昭示着祖国的成长,昭示着党的信念矢志不渝。在这条发展的道路上,父亲的目光一直坚定着,因为他看到了祖国的腾飞,而我,也将传承这种精神,让美丽富强的祖国更加辉煌! (龙钢公司炼钢厂 焦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