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巧合的与国庆撞怀了,没曾想过这两个节日撞一块有什么不同,倒是周围人时不时冒出这样的话题,一时勾起我对这个节日很多回忆。
细算算我已是26个年头没有陪父母过中秋了。以前中秋不在法定假内,中秋正常上班和平日没什么两样,离家远的我们回不了家。中秋纳入法定假后,又赶上孩子学业紧张,中秋回老家自然没法提上日程,所以有关中秋的记忆还一直停留在年少时,虽然久远,但回味起来依然那样纯厚,还带着淡淡的清香。记忆里每到中秋正是陕南桂花飘香的季节,无论走到哪都能嗅到空气中淡淡的桂花香。
记得小时候过中秋,月饼种类单一,都是一个样,用一张四四方方的蜡白纸包装,用麻绳捆绑,打开包装纸上面还渗着油渍,一包月饼七、八个,圆圆的月饼中间涂着红色,掰开外面一层厚实的酥皮,才能看见裹着的馅,馅是由红丝、冰糖、花生仁等组成。因为冰糖咬起来费劲,我是不爱吃月饼的,但每次母亲都会劝我,说是八月十五必须吃月饼,吃了月饼一家人才能永远团团圆圆,为了一家人平平安安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吃,比起中秋吃月饼,那时候过节我更爱的是,只有过节才能吃上的荤菜,还有中秋当天一家人围坐小院赏月闲谝的画面,还有伙伴们追逐荧火虫发出的无忧无虑的打闹声……
说起那些年的中秋,还得说说我们陕南的习俗。在陕南,中秋节出嫁的女子是要带着女婿和孩子回家过节的。那时候爷爷奶奶都还在世。每到中秋,爷爷就会早早去菜市场买些肉回来,奶奶会忙着做上一大桌子的菜,等着三个出嫁的女儿回家团聚。而另立门户的父亲和两个叔叔在节日的前一天都是要到老人家里坐坐以示拜节,去时是不能空手的,一盒月饼或50、100元的是份心意,爷爷奶奶也是欣然接受。等我们长大成家有了孩子,爷爷奶奶也离开了人世了,那些有关儿时的中秋记忆慢慢被尘封。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我的父母已不再要求出嫁的女儿们一定要回家过中秋,但三个离家比我近的姐姐们还是传承了拜节的习俗,为了不让母亲劳累,团聚的晚宴一般都选在外面,平日里想聚,姐妹几个凑个分子都不是难事,反而省去了很多麻烦。
前几日,老公从汉中回来带回一盒月饼,女儿打开一看撇撇嘴显出一副不屑的样子。如今月饼花样较多,就说包装,样式好看的夺人眼球,铁盒、仿古的木盒、水果篮状……月饼馅也是应有尽有,水果味的、蛋黄的、绿豆蓉、红豆蓉、黑芝麻的…...虽如此,孩子们还是挑三拣四。
回味那些年的中秋,对我们而言也许是在寻找一种念想,那些有关中秋的记忆是那个年代幸福生活的一个美好剪影。对零零后的孩子们而言,所谓的节日氛围在这个时代里,早已被天天奢侈的物质生活烘托在了制高点,少了一些原有的味道,多了一些新元素,但不管社会怎样发展,中国人节日里祈盼家人团圆,幸福、合家欢乐的心永远不会变。(韩城公司 骆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