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转,不觉间又到了一年端午节了。想一想那翠绿清香的粽叶,糯软香甜的内馅,咬上一口,齿唇留香,真的是让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啊。
虽然端午节还有几天,但是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粽子,却不时的让我想起了家乡的味道,想起了儿时的回忆,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包粽子的种种情景,仿佛就像是在昨天,一个片断,一个场景,变得越来越清晰。
小时候,农村家里都不是很富裕,不像现在随时想吃啥就能吃啥,想做啥吃,就能做啥吃。类似于粽子这样难得好吃的东西,如果收成好,每年也才能吃上一次;如果收成不好,还只能眼巴巴想着,在梦里流着口水,过过口瘾。也正因如此,对于吃粽子一事,才让人记得那么清晰,那么让人难以忘怀。
小时候,只有到了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或者晚上才会包粽子,平时,都见不了这场景。每到这时候,家里的妇女都忙碌起来,小孩子都特别高兴,从开始淘米,就早早的凑到一起,那欢快劲,丝毫不亚于过年。我也一样,和三个弟弟们凑在一起,看着妈妈、姑姑,淘米、洗枣、烹制豆馅,泡粽叶……看她们随手抽出一片片粽叶,一叠一卷就变成一个圆锥的筒,然后用勺子放进糯米和馅,用点力气压实,再抽出一片粽叶三叠两折就包好了粽子的一头,然后再加进一小片叶子,一转一转到叶尾后用细细的线绳三缠两绕,一个有棱有角的三棱粽子就包好了,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煞是好看,像是一种艺术表演。包好的粽子一个挨着一个,不多长时间就盛满了一盆,虽然还是生的,但是把我们几个馋虫已经勾起来了,狠不得马上就能吃上一个。
好不容易熬到粽子起锅上蒸了,我们欢跳雀跃,围着锅台就那样等着等着,大人们给我们说“别等了,快睡觉去,还早着呢,要两三个小时才好呢,明天吃”。可是,我们就是不肯离去,甚或还幼稚的认为火大了,就可以快点蒸好,就胡乱的往炉灶内狠劲的加柴,闹得满屋的烟,把我们一个个熏得眼泪直流。就这样,还是不肯离去,等烟慢慢散去,又跑进灶房,累了,一个个的就坐在地上,伸长了鼻子,闻着那渐浓的米香、枣香。因为蒸得时候,大多数都到了晚上,有时候,我们就这样等着等着,一边做着美梦就睡着了,怎么被大人们抱上炕都不知道,往往是第二天,也就是端午节那天,才能吃上等了一夜的粽子。
粽子,它原本是伴随着屈原的忠贞殉国而渐渐衍生的一种楚地民间小吃,最后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来传承,但多少年传承下来,它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在我们当时那个年代,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欢乐幸福,还有悠悠的亲情,浓浓的温馨和久久甜美的回味。
粽香飘过,也让我的思绪飘过了多少年……(汉钢公司动力能源中心:张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