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扎根钢城一线,十年如一日执着坚守;他们心系安全生产,在平凡的岗位上激扬青春;他们分工不同、岗位各异,却有着共同的称号——劳动模范;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龙钢公司炼钢厂,就有一群这样的劳模,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的故事……
全国劳模薛小永:从“不为人知”到“闪亮名片”,他淬炼钢铁人生
51岁的薛小永现任陕钢集团形象代言人、工会副主席,龙钢公司炼钢厂主任技师。曾获全国“劳动模范”、首届陕西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龙钢建厂六十周年“功勋员工”等荣誉称号。2021年,他代表陕钢集团在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传递活动中担任火炬手。他和炼钢的故事还出现在央视大型纪录片《钢铁脊梁》中,成为展现炼钢精神的闪亮名片。
谈起他的成长故事,薛小永最记忆犹新的就是二十多年前,一次外出学习,当他自豪地介绍“我是龙钢的。”对方却一脸茫然,根本不知道龙钢在哪儿,这深深地刺痛了他,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指标提上去,为企业争口气。为研究转炉冶炼工艺,他常常在六七十摄氏度的高温下,靠近炉体一观察就是30分钟,脸部被热浪烘烤得胀疼,一次察看下来,常常是汗水湿透工服。为提高转炉寿命,利用检修空隙,他顶着高温一次次靠近炉口仔细察看,查找原因,脸上的皮被烤得脱落了一层又一层,最终创下当时全国最高的炉龄纪录。转炉新项目建设期间,他带领员工创下了全国历史上3天8小时砌成一座120吨转炉的成绩。二十年后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洗刷了当年的“羞愧”。薛小永劳模工作室也成为员工发挥才干、创新创造和展现风采的重要平台,培养了众多高技能人才。
陕西省劳模冯建斌:从“跟跑”到“领跑”,他智“绘”钢铁人生
现任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钢厂主任技师、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工作室负责人的冯建斌,清晰地记得1993年的事。那一年,年仅20岁的他背上行囊来到龙钢,从一个农村娃成为一名工人。带着“不给农村人丢脸”的初衷,他一头扎进生产一线,白天在车间跟着老师傅练技术,晚上加紧自学“充电”,通过自学考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每一次大的基建改造项目,他从头到尾全程参与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图纸、程序的修改。凭着勤学深钻,他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他始终瞄准前沿,关注电气自动化方面领先技术,时刻让自己视野开阔、思维超前,主导的电气技术攻关、连铸AI智能出坯等多项创新项目在龙钢公司乃至陕钢集团率先应用。因为技术精湛、业绩突出,炼钢厂创立了以冯建斌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他健全工作室培训体系和晋级模式,根据工作室结构、人员特点,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了一套培训方案,推出“实训+实践”“课堂培训”与“师带徒”互补的培训模式。近年来,他和工作室成员荣获国家专利10项,参与攻关项目100余项,创效约4000万元。
陕煤劳模梁海侠:从“软妹子”到“女强人”,她“飞跃”钢铁人生
在距离地面高25米、不足2平方米的天车操作室,梁海侠一守就是17年。从青春年少到不惑之年,她用无悔坚守和高超技艺验证“巾帼不让须眉”,“飞”出属于自己的钢铁人生。刚参加工作时,面对二十几米高的天车,她感到头晕目眩、两腿发软,一起来的几名女同事当天就嚷着调换岗位,梁海侠却想“别人能干的为啥我不能干?”她努力克服心理障碍,并坚持每天下班练习一小时,最终在一个月内出师上岗。多年来,她本着“精心、细心、恒心”的工作理念,做到了操作零事故,并总结出一套“眼看要准、停车要稳、起落匀速、手脚到位”的天车操作方法,在公司范围内广泛推广。她还曾创造了15分钟调运16个结晶器的历史纪录,在分厂天车工技术比武中,三次获得第一名。她的努力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荣获陕钢集团“先进个人”,陕煤集团“巾帼能手”、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2021年中国冶金报主办的“最美钢花”网络展播评选中她入围前十名,获评“最具网络人气奖”。她像钉子一样扎根天车,坚韧、无悔,于平凡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龙钢公司 李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