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永,陕钢集团形象代言人、工会副主席,龙钢公司炼钢厂主任技师,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首届陕西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陕煤集团“劳动模范”、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龙钢建厂六十周年“功勋员工”等荣誉称号。2021年8月20日,他代表陕钢集团在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传递活动中担任韩城站第55号火炬手。近日,薛小永劳模工作室荣获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系统“优秀创新工作室”。
一个个闪光荣誉的背后是他炼钢转炉前二十六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是陕钢深厚文化沉淀浸润的生动体现。在最苦、最累、最脏、最热的岗位上,他实现了“炼钢 练人 炼魂”的华丽蜕变。
炼钢:砥砺淬炼 争气争先
1995年3月,高中毕业的薛小永进入龙钢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炼钢炉前工。当年第一次进厂房,就感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参加工作时的艰苦工作环境,薛小永至今记忆犹新。但他告诉记者,既然自己选择了钢铁,就要把心交给这片土地。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但薛小永没有退缩,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很快成为一名摇炉工。
在整个企业中,薛小永的拼劲是出了名的,为研究转炉冶炼工艺,他常常在六七十摄氏度的高温下,靠近炉体一观察就是30分钟,脸被热浪烘烤得胀疼,一次察看下来,常常是汗水湿透工服。晚上,他又利用休息时间查阅资料,制定方案,一次次试验。
“在一次外出学习时,其他钢厂的朋友问我是哪个单位的,当时我还自豪地说我是龙钢的,但对方却一脸茫然,说不知道龙钢在哪。”薛小永说,原来当时龙钢的产量远不如其他企业,所以很少有人知道。
巨大的差距让薛小永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指标提上去,为企业争口气。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观察、试验,各项指标大幅提升,创新性提出转炉生产工段“3321”管理思路并推广应用,系统性地解决了制约生产工艺的瓶颈性问题。为了提高转炉寿命,他利用转炉检修空隙,不顾高温一次次靠近炉口仔细察看,查找原因,脸部的皮肤被辐射热烤得脱落了一层又一层,却创下全国最高炉龄纪录。
练人:千锤百炼 终成好钢
2010年,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实施落后产能淘汰,转炉系统二期技术改造工程全面铺开。项目伊始,薛小永就被抽调到新系统参与转炉新项目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面对新转炉新工艺与老区转炉的差距,他坚守一线、刻苦钻研,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环节。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倔劲,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他就掌握了设备的性能及工艺技术的相关参数。120吨转炉采用的是固定炉底,筑炉时要从上面进砖,给筑炉带来很大难度。为给系统试车留下足够时间,他白天与厂方技术人员探讨砌炉方案,学习砌炉方法,晚上与砌炉人员排成长龙不间断地为炉内送砖,不时到炉内查看砌筑质量,累了也只是靠在椅背上眯一会……经过共同努力,创下了全国历史上3天8小时砌成一座120T转炉的成绩。辽宁大石桥镁碳砖厂方派来的砌炉技术工程师望着飞速砌好的炉子,不相信这是真实的速度。在场的宝钢专家也连连竖起大拇指说:“同类型转炉全国砌筑时间最短是7天,你们刷新了历史纪录,创造了‘龙钢速度’。”
在转炉新项目建设期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炉子砌成一周后,他才抽空回家看望双亲和妻儿,刚走到村口,邻居便慌忙告诉他,他的母亲突发脑血栓,已经住院十几天。薛小永听了二话没说,就直奔医院。“我刚一进病房,看到母亲躺在病床上打着点滴,一股愧疚之意就涌了上来,趴在母亲的床边大哭起来。”薛小永说,“我亏欠家人太多了,不管是作为儿子、丈夫、父亲,我都没有尽好应负的责任。”说起家人,工友眼中的“钢铁强人”哽咽了。
炼魂:言传身教 凝心铸魂
薛小永致力于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在日常工作中,他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同事。提高转炉关键岗位的操作水平,他坚持每月组织一次转炉关键岗位实践技术比武,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考试,并坚持在关键岗位中实施末位淘汰制度,提高人员危机意识。同时,他从发展的角度合理调配区域人力资源,潜心打造多种复合新型培训平台,着眼于为企业培养丰富的后备人才,通过每月测评、关键岗位竞聘、在区域设立实习炉长岗位,充分调动了员工学习激情,涌现出一大批好学上进的员工,为关键岗位的人员更替储备了坚实力量。
2016年5月,以薛小永命名的劳模工作室成立。工作室以“乐于吃苦、敢于争先、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小永精神”为理念,以创新精神为落脚点,主要围绕提高炼钢厂转炉、连铸生产效率,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协作等系列课题,解决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如今,已经成为员工发挥才干、创新创造和展现风采的重要平台,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文化阵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培养了众多高技能人才,其中高级技师4人、技师15人、高级工10人、中级工20人。
钢铁磨练意志,烈火铸就风骨。凭着对钢铁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赤诚,薛小永始终以昂扬的斗志,肩挑神圣职责,发扬劳模精神,打造优秀团队,助力陕钢集团高质量发展。(龙钢公司 李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