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于“变”中开启科技创新之路——记陕钢集团2020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李君荣
发布日期:2021-04-14    作者:乔苗云    
0

在龙钢公司干了25年质量检验工作的李君荣获得陕钢集团2020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当大家问他什么是科技工作时,他答道,“科技工作就是要敢想、敢干、敢挑战,要打破旧思维,接受新观念,直面新挑战,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是的,一念变,皆可变。那么,他是如何于“变”中开启科技创新之路的?请跟随笔者一起来了解。

于“变”中开启科技创新之路——记陕钢集团2020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李君荣

打破旧思维——从不相信到相信

志不强者智不达。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很多技术人员认为创新的“先天条件”不足,一些设备的原始设计存在问题,根本无法实现技术改善、效益提升,如果贸然行动,既达不到目标,有可能还会影响现有的生产状况。对于这种思维,李君荣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尝试怎么知道行不通?不通过实际论证的‘不相信’是科技创新最大的‘拦路虎’,我们不能在迈出创新脚步之前就被自己僵化的思维困住双脚。”

向旧思维“宣战”。2019年,公司急需对板坯的低倍组织缺陷进行检测,当时大家一致认为,原始电解腐蚀装置尺寸太小,购买新的设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其他的研究都是徒劳。但是,李君荣不相信没有办法,他另辟思路,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汇总实验方法,根据文献相关内容,尝试使用不同浓度的冷蚀试剂对钢坯组织缺陷进行检测,经过反复实验比对,最终确定了适合不同钢坯的冷蚀试剂。此方法的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有效填补了公司在钢坯低倍组织缺陷冷蚀检验领域的空白。

于“变”中开启科技创新之路——记陕钢集团2020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李君荣

接受新观念——从不敢想到敢干

为了证明“只要敢想、敢干一切皆有可能”。2020年,面对智能制造在钢铁企业的加速推进,他不等不靠,加快实验室智能化检测步伐,先后引进球团矿自动化检测技术、风动送样自动化装置、回用水在线监测技术,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了实验室检测能力。

他转变旧观念,先后对炉前化验室钢材磨样装置、岩相试样制备装置进行加工改造,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人身安全。另外,他申请的两项新型专利《一种异型支辊式弯曲装置》《一种碾压筛分式煤制样装置》,一项发明专利《钢坯低倍组织缺陷冷蚀显示试剂及使用方法》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授权。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推陈出新中,他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难题攻克,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领跑”。

于“变”中开启科技创新之路——记陕钢集团2020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李君荣

直面新挑战——从不可能到可能

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给了他直面新挑战的勇气和底气。在大家看来,客户在钢材加工过程中弯心使用不规范,容易造成质量异议这一问题是被动的,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他却直面挑战,创新思维,结合轧钢生产实际,创新性地改变螺纹钢横肋断面梯形角度,减小底部应力集中及轧辊刮擦横肋现象,使钢筋弯曲性能有了突破性进展。

除了挑战生产中的不可能外,他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参与中国钢铁研究院组织的《GB/T28900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及《热轧带肋钢筋质量分级》标准修订,并提出修改意见及建议21项。另外,针对盘条试样矫直过程对试样力学性能影响大的问题,他将自己的新型实用专利《一种盘条试样矫直装置》推荐使用,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

任何一项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任何一种思维的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可以说每一次科技创新都是依靠打破旧思维,接受新观念,然后直面挑战,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李君荣说,“根据质量检验工作特点,我将继续瞄准降成本、提质量两个关键点,全力以赴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为陕钢集团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龙钢公司 乔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