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家乡味道之浇汤面
发布日期:2024-03-19    作者:康志兵    
0
说起面食,陕西关中平原上的人们很是引以为傲,臊子面、棍棍面、软面、扯面、油泼面、蘸水面、咸汤面、踅面、削筋面等等,整个一组面条系列数也数不过来。三秦大地从东向西,从南到北,各地面食各有特色,面条由细薄到宽厚、调料汤汁由多变少,各有各的做法,各有各的口味,酸辣咸香,美味十足。所以地道的陕西人饮食上常有一句说道:一天没吃面,好像没吃饭!那么第二天就想办法吃一顿面食补一下胃口。
家乡味道之浇汤面
关中平原盛产小麦,吃面是这里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饮食习惯。但如今生活中面食却越来越少,春节过年的时候,与家人一起游转,女儿说我:爸爸,你走到哪里就是一碗面!过年时讲究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大年初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撑起了一大桌火锅,但我的心里总是惦记着小时候的“浇汤面”,因为那是儿时过年的烙印,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到现在成为永远忘不掉的乡愁和思恋。
浇汤面就是臊子面的一种,在老家陕西兴平这个地方人们就这样称呼它!一般说:吃浇汤面去!意味着就是逢年过节或过事,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家一带人们初一清晨吃的就是浇汤面。天还未亮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架起了大锅小锅,大锅下面,小锅烧汤。面条在春节前已经压好,韭叶宽窄薄厚;臊子主要是大肉剁成小丁与桂皮、大料、茴香等炖制而成,等小锅里的水烧滚后,将臊子加入再次烧滚,这时最关键的就是调味了,将适量的盐和精美醇香的醋倒入其中,主厨者都要尝一下咸淡,方可放心一家人吃到满意的口味。大锅煮面煮熟后,一般都要捞入到一个盛有凉开水的大盆中,俗称过水,然后再捞入到各个小碗中,放入韭菜叶、白菜沫准备浇汤。这时候长辈们就叫我们一起来吃浇汤面,首先要将前几碗面敬献给家中已故的先人们,然后大家一起吃面。最早以前的时候,吃完面后汤要回锅,后来慢慢就不回锅了。
因为面条长,有长久长寿之意,吃浇汤面那时候已经成为家家户户逢年过节过事的礼遇,所以走亲戚、请客、待客一进门就先端上一盘盘浇汤面,直到客人亲戚吃饱吃好为止。小朋友往往还在一起比赛吃面,数碗数看谁吃的多。老家的浇汤面一般碗大小适中,汤虽然多但面条也不是很少,不像杨凌、武功、乾县一带的一口香,那面条只有一口,所以吃浇汤面三四碗也就吃饱了。吃席时端盘人一般为男性,一个盘中放九碗面,在吆喝声中只见端盘子的不停地来回穿梭,管事的、问寒问暖相互谦让好不热闹!浇汤面就成为那时过年待客的代名词。
时间一晃30多年过去了,从关中腹地来到黄土高原,再来到古城西安,我几乎很少吃到很久以前的浇汤面了,想起与儿时的邻居比拼吃十几碗浇汤面的情景,也只有淡然一笑了。春节大年初一在热闹的火锅旁,再次吃了几碗浇汤面,感觉还不错,只有用默默的祝福慰藉那忘不掉的的乡愁。